当前位置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制造 > 正文

RFID的盛宴谁来赴:在制造业上的应用专家访谈

作者:现代制造 来源:RFID世界网 2005-09-14 10:18:28

摘要:RFID的盛宴谁来赴:在制造业上的应用专家访谈

关键词:制造业[3篇]  应用专家[0篇]  

 

如果说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远在大洋彼岸,那Dell厦门组装厂、联合利华和雀巢等企业已经采用了RFID跟踪系统,来进行物料跟踪与质量控制。技术专家认为,RFID技术的应用会有非常显著的“学习曲线”,最早采用这项技术的企业可能“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看似小小的一块芯片却代表着市场的巨大潜能,这一次全球共同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游戏的规则由大家来共同制定,于是制造商、软硬件供应商、服务商、集成商和使用者纷至沓来。

src=/jswk/admin/inc/editor/UploadFile/200591417565146.gifsrc=/jswk/admin/inc/editor/UploadFile/200591417565119.gifsrc=/jswk/admin/inc/editor/UploadFile/200591417565597.gif

src=/jswk/admin/inc/editor/UploadFile/200591417565784.gifsrc=/jswk/admin/inc/editor/UploadFile/200591417565449.gifsrc=/jswk/admin/inc/editor/UploadFile/200591417565121.gif

RFID与制造业惺惺相吸


MM:
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凯文·阿斯顿(Kevin Ashton)对RFID的认识很清晰:“RFID要么很快就会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要么就根本得不到应用。”您怎样看待RFID的发展趋势,它对中国制造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王天扬先生:被广泛谈论的RFID话题其实分两部分。RFID这项技术在20年前就产生了,最近被热烈讨论的原因是因为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的强制性使用,但沃尔玛使用的是EPC(产品电子代码)。RFID与EPC是两个概念,简而言之EPC是RFID的一个子集,RFID在中国肯定会被广泛应用,但是EPC会不会在中国得到快速广泛应用则是另一个问题。


现阶段RFID在中国的应用跟国外情况不一样,这两年国外RFID应用特别“热”是因为零售业的拉动,而我国还没有一家超市主动地应用RFID,尽管一些企业在使用RFID,但还是处于一个过程的前端。中国为什么会首先在制造业应用RFID呢?首先,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比如仓储管理,整个物流的配送,几乎可以用到条形码的地方都可以,也有一些特殊的场合必须要用。第二,RFID在制造业的应用多数属于闭环应用,芯片可回收、可重复使用,这就不存在成本问题,应用越多成本就降得越低。消费品的零售领域应用的RFID多为一次性的,容易受到成本的制约。


向红宇女士和许正先生:对于RFID,我们不能简单理解其为一项技术,仅仅是对条码的替代或者用人工的方式帖上一个标签,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场涉及制造、仓储和流通的整个供应链的变革。过去RFID的应用是闭环的,这造成RFID的技术优势没有充分得以发挥。如果说我们粗略地区分RFID对上、中、下游的影响(上游包括制造相关的供应环节,中游指库存管理,下游指零售环节),过去RFID比较多应用在上游,今天我们讨论的RFID则是要应用在各个部分,从沃尔玛的做法来看是以下游为发起点。


对于制造业来说RFID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制造流程、仓储、运输三个环节中。在制造业的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RFID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短货现象、实现差异化生产、快速准确获得物流信息,同时还可以把整个供应链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国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RFID的发展是迅猛的,在我国的增长率可能超过300%。


杨大汉先生:仓储物流的很大问题就在于生产厂商和最终消费者,也就是整个工业链的起点和终点,都以单品包装为最终出厂形式并做为操作的一个单位,但由于仓库管理的需要,货品是基于托盘管理的,而非基于货品管理,所有的条码设备在进入仓库之后,在仓库管理系统中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必须要从单品管理转换成托盘管理,出库之后再转换成单品管理。托盘是多次使用的,所以很难想象托盘管理也就是在仓储自动化管理中条码还有多大的生命力,在这个领域里,随着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的不断增加,多品种少批量的物流管理的出现,在仓储这一单元条码最终会消失。应该看到RFID 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基本前提就是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必须和自动化水平的高度发展相符相成。西门子对于仓储自动化的理解是,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动作应该是对应的,应该在最低层来沟通。


顾蔚女士:在最近美国举行的RFID会议上,与会的大约1000名企业高管均认为RFID可能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但目前它尚未发挥出它的巨大影响力。RFID技术的特点,例如可存储信息量大、信息读/写准确性和及时、耐受恶劣应用环境等,使其广泛地应用于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中,同时在自动化生产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RFID应用于中国的制造业,将会大幅减少作业的时间,人工以及增加准确性,进而降低运输以及库存成本,并增加出货的准确性和速度,进而削减成本,提高了利润。对于物流以及零售行业而言,RFID除了能应用于货物进出的管理外,更能有效降低库存因为遗失、失窃所带来的损失以及缩短收款流程,从而带来利润的增加。


张革军先生:很多人认为我的态度过于悲观,因为对RFID能否实现人们所预期的管理目标,实现互联网上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过程信息查询、共享等一系列大的供应链管理目标,我持怀疑态度。我们要分两个层面去考虑,一个是RFID,是信息载体,另一个是EPC,是信息内容。也许再过十几年或几十年,信息载体已经不是RFID了,有更先进的技术来取代它,就象现在的条码逐渐被RFID所取代或部分取代,因为条码在读取能力上受到了限制。RFID在制造业内部的应用,我个人认为与EPC在全球的应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一个RFID是由多个频段组成的,从其在制造业应用的现状来看,一般多采用低频段且反复读写的,当然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贴一个RFID的EPC标签,和利用RFID技术实现管理目的是两回事。沃尔玛有权利要求其供应商给产品贴标签反馈信息,但无法要求其供应商的管理内容,是否在生产线上使用RFID。

制造业应用的实际考虑


MM
:在中间软件开发、硬件设备供应以及技术标准方面,RFID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

王天扬先生:大家讨论地沸沸扬扬的成本问题在制造业高附加值的领域内可以被消耗掉,而且可以和一维条码、二维条码结合使用。客户会不断地根据自身的需求和RFID技术的提高找到相应的应用领域。RFID也不存在安全隐患。现在EPC的应用可能会有一个阻碍,涉及到标准竞争的问题。沃尔玛要求EPC所需的频段,在中国可能没有被商业化开发,可能的结果是沃尔玛的要求实际上在中国无法满足。但RFID的应用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应用都可以。


向红宇女士和许正先生:不光在制造业,在整个市场的应用中RFID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成本问题,尽管我与客户讨论过当投入使用了RFID之后,它整个的回报率是非常快且非常高的,但无论怎样一次性的高投入令很多企业望而怯步;第二就是单品化的问题,整个RFID在全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RFID的功能依然不能很好地发挥。但是全球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使RFID的标准统一化,一个新技术的发展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IBM是制造商,同时也是RFID的使用者。在美国的一家工厂里,生产和库存全部都使用了RFID,从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RFID所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IBM前期的投入,当然RFID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取代所有的识别方式,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都不可能成为RFID得到大范围使用的一个障碍。


杨大汉先生:西门子生产的RFID系统参照的是ISO标准,能够提供数据载体、读写设备以及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对于PC标准和自动化系统标准开放,用户可以直接把它嵌入自动化系统应用,也可直接放到PC机上去开发。


存在的问题确实有很多,第一个是RFID的系统成本居高不下,原因是西门子在从工业级产品向民用级产品转化过程中,在价格和品质之间选择了后者,所以导致价格比较高,第二个问题是我国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噪声标准,RFID领域内有数以千计的供应商不排除有些产品采用的频段和功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


顾蔚女士: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存在两种编码体系,一种是日本UID中心提出的UID编码体系,另一种是由美国的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提出的EPC电子产品编码标准,由美国IBM公司,微软、Auto-ID Lab等进行技术研究支持。目前由复旦大学等研究机构于2004年的6月提交了RFID的国家标准,定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发展纲要。


RFID的集成问题和准确性问题,对该技术的推广有不利的影响。集成问题涉及标签开发商、读卡器制造商、软件中间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等方方面面。从RFID产品的生产制造,到该类产品的应用实施,如此多的环节还不能确保RFID跟踪和数据处理的100%的准确性。另外广泛采用RFID技术受到成本问题的制约,主要有标签成本、读/写站的基础建设成本以及整体导入成本。


张革军先生:标准问题是全球性的话题了,EPC全球也成立了几个技术组和用户组一起来探讨,期待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既能够用最低的成本,满足用户组的需要,又能够使用现有技术满足所有技术供应商的需求。但由于标准的不确定性,给RFID产品的供应商和使用者都带来很大的风险。制造业产品从生产线到成品仓库这个过程是单品应用,这一过程试图用EPC的应用实现其管理目的,我觉得有很多问题,还是应考虑以闭环为主,从产品出厂到走向流通环节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全程RFID 概念。RFID要取代条码从技术上看问题很多,不仅仅是成本和管理上的。例如,在一条香烟上(有锡箔纸)粘贴标签,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段可以正确识读。条码与RFID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并存的,这种情况是针对全球而言的。

谁在行动  何时跟进


MM
: 国际巨头重金投入此项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开发,而中国企业对RFID盛宴几乎是集体缺席,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内企业大范围应用RFID会滞后?目前,RFID在中国制造业的实际应用情况怎样,潜力多大?

王天扬先生:我们还是应该把RFID和EPC分开来谈,中国目前是生产、加工制造RFID芯片而且也是全世界应用最多的国家。从EPC 的应用来说,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制造商还是用户都是只有看到市场后才会去生产。现在美国、欧洲都有这样的市场,但中国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投入进来,目前还是小规模的生产阶段,可能为了以后贴牌、出口而做。一旦供需市场形成,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速度会非常快。比如沃尔玛的一些供应商,象惠普打印机在中国生产,必须要帖商标后再出去,那么识别标签不可能从国外进口,需要国内某家供应商能够符合其标准,这种情况对整个识别行业的带动是影响很大的。因为中国的标准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这些事情还不能摆在桌面上来说,但许多公司都在准备,等待标准浮出水面。客户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认知程度,也在调研阶段,还没有到马上签单的阶段。


SAP准备进行一项调查,看沃尔玛的供应商在中国到底有多少家计划近期内采用EPC。近期我们可以看到要使用EPC的是沃尔玛的供应商,从长远来看,到2007年,不谈硬件,只谈软件应用和相关服务方面,全球应该可以达到30亿美金的市场潜力。考虑到沃尔玛60%的零售供应商都在中国,那么在中国的芯片销售量我相信也会占据全球的60%。


向红宇女士和许正先生:目前中国的电子、家电、机场、交通行业、高速公路收费等对RFID的需求巨大,而且中国的客户对RFID的应用以非常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和采纳,IBM在国内的重点行业如汽车和电子领域有试行项目,根据客户的需要,帮助客户去制定计划,当客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得到稳妥的回报后,他们就有信心将RFID扩大化使用,相信很快会有这样的项目能够让大家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杨大汉先生:目前,80%的中国制造企业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条码应用,基于条码的信息传递系统已经和自动化系统在各个层次上去迎合,ID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整合在中国已经很好了。目前70-80%的用户已经在结合条码装置使用西门子的自动化装置了,只不过由于广大用户对于应用RFID还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第一,企业对于自身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要求不是那么强烈;第二,要考虑上、下游企业是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这个方案;第三要考虑这种技术应用之后带来的效益和成本的关系。
换一个角度说,RFID在制造业里的某些应用比较深入了,西门子研究并使用RFID已经20多年了,最初是为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和汽车制造业服务的,截止到目前,西门子的产品在这两个领域的占有率非常高。


顾蔚女士:国内企业大范围应用RFID技术的滞后性是不容质疑的,客观原因是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成本非常低,企业的经济实力也阻碍了RFID的广泛应用。主观原因在于国内企业的决策者对于这一新技术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尤其需要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去购买使用这样的系统,其观念也阻碍了RFID的广泛应用。
RFID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应用行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利润比较高的行业,例如汽车、烟草、交通运输行业等。由于受到设计技术的影响,国内企业自行开发设计使用RFID技术很少,一般采用进行生产线的本地化或进口设备备件。
张革军先生:美国有一项统计表明,供应链的成本在美国是8%,100元的产品中有8元是流通领域的成本,就是物流仓储运输的成本,其中包括错发的。在中国供应链的成本是31%,假设美国想降低这8%的成本,如果没有一些技术性的突破就很困难,RFID恰恰就是给降低8%成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应该看到在中国AIDC的市场更大,因为从31%到8%还有很大的空间,可能稍微实施某些管理手段就会得到提高,这不只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管理上的改变。EPC的概念来的太快,两三年内就呈铺天盖地的趋势了,中国公司能够以主动意识跟上形势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RFID应用在生产制造中


MM: 您能否具体讲述RFID怎样才能很好地应用在生产制造和装配上?

王天扬先生:以广泛应用RFID的汽车领域来举例说明。目前在汽车制造业有两种应用方法,第一种是一次性的,标签跟随整个零配件的流程,比如说每辆汽车大梁上必须有一个编号,会跟引擎的编号做匹配,这样的情况下标签是一次性的,尽管成本显然比条形码要高,但可以保持不被磨损,在以后的维修过程中就可以马上知道关于引擎的相关信息,例如什么时候制造、存在什么问题。还有汽车生产中喷漆、高温加热时条形码就不适合了,而抗高温的RFID可方便地运做。还有汽车是一种协同商务,需要和供应方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比如某些汽车备件很大、易磨损,而且不容易快速寻找到,把RFID放在看板里,它的价值就会远远地剩过条码,因为看板本身是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使用一千次以上后再计算成本就会低于条码了。


顾蔚女士:可以举一个实例,RFID技术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发动机生产线上。载码体(电子标签)附在发动机运载工具上,行程路线及内建指令均写在载码体里。当发动机和运载工具接近第一个站点时,读写器读取载码体信息并据此决定发动机是否在本站进行加工。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载码体中的指令就被读出并送到本地处理器,本地处理器根据收到的指令决定如何操作自动化设备。加工完成后,关键质量数据和生产结果就存在载码体中。这就使得用户日后可以查询在不同生产阶段发生的所有质量问题。如果加工失败,失败信息也被写到载码体中。然后,在到达下一个站点之前,该发动机将被移出生产线并输送到远程的返工站点。在返工站点,载码体中的数据被读出,就可以根据数据决定如何修复该发动机。这就确保了产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可控的,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相似的应用可以使用在各行各业的多功能生产线上。

制造业的准备


MM
: 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形成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为未来早做准备,企业该如何借势RFID快速增强其竞争力?

王天扬先生:首先RFID不是一个神话,是很早就产生了的,企业不应该认为它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也不应该认为它很简单,具有很多的技术含量,目前能够提供全方位产品、服务的公司还不存在。其次,不要认为RFID距离我们太远,因为我们现在都在一步步地做,企业应该理解和接受它。在企业了解了这个东西后,希望他们能通过一些案例,真正明白RFID可以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国外的经验是,企业的应用要分几个过程,学习至少要一年到一年半。中国的企业会借鉴经验,但我想从对RFID的初步知识学起,最快要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发现RFID的真正价值。如果是沃尔玛的供应商,那就另当别论了。


向红宇女士和许正先生:第一,不要把RFID神化;第二,要从技术的角度考虑应用RFID,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实施战略;第三,不可避免地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第四,看清整个供应链上的大环境,要找一些有经验的公司做咨询。


杨大汉先生:我觉得RFID只是表象,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通过不断地进行信息化来提高竞争力。RFID只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手段,企业要把信息化的过程和制造工艺的自动化过程结合在一起,还是那个问题,自动化系统要和IT系统在各个层次上整合。另外RFID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需要一个过程的,建议中国用户不要一开始就大面积地全场布置和实施,因为通常情况下这样会导致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我认为大家应该循序渐进地应用,首先在一些关键部位,比如说在成品库、原料库、生产的主干线上应用,然后再向其他方向延伸。我认为RFID从企业管理模式上来看,应该归生产自动化部门管理,IT部门管理并不重要。现在有人对此争论,我认为从RFID的应用效果来看,如果把RFID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的效果会更好。企业总是因为IT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意识上的冲突而阻碍了RFID的应用,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顾蔚女士:企业需要一些有经验的管理顾问的帮助,协助其分析导入该技术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需要能提供良好质量与服务的RFID产品供应商,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当务之急是采用RFID新技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大大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成为市场的胜利者。


张革军先生: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淘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或一项新管理目的实现可能会帮助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带来一个提升,如果企业在第一时间没有赶上可能就会被抛在后面了;第二,象沃尔玛的计划,每一个供货商要了解沃尔玛的要求,要实现RFID的应用,但在全球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士来应对这些要求。因为RFID的实施不仅仅是帖标签把数据采集完就算完成的,现场有很多因素在影响数据采集收发的过程。国外一些测试显示,并非是100个托盘进行运做,100%的信息会产生,现场任何意外的因素都可能会对这个过程有影响,这就迫切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在技术上能够提供帮助,保证RFID实施的顺利进行,国内更是缺乏这样的人士。这些都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

 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联系编辑 分享到:网易新浪腾讯人人开心网豆瓣MSN


最新评论(加载最新评论):


上一篇:深圳图书馆探索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下一篇:中国物流:走向链接时代-美国物流发展趋势对中国物流的影响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新闻中心:制造业[1篇]  应用专家[0篇]  

成功应用:制造业[0篇]  应用专家[0篇]  

解决方案:制造业[0篇]  应用专家[0篇]  


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