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实验
  • 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射频电路设计性实验项目———可用于无人机高度测量的毫米波雷达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实现。
  • 当地时间4月14日,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CSAIL)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新产品的实验,这款产品名为“翡翠”,可以检测新冠肺炎患者在家中的情况。
  • 使用ULINK2仿真器连接EduKit-IV实验设计平台的主板JTAG接口;使用EduKit-IV实验设计平台附带的交叉串口线,连接实验设计平台主板上的COM2和PC机的串口;使用EduKit-IV实验平台附带的电源适配器,连接实验设计平台主板上的电源接口。
  • 日本每天有大量未开封的食品因为过了保质期而被丢弃,造成巨大浪费。日本经济产业省12日起推行的一项智慧供应链大型验证性实验,通过射频标签动态管理商品的发货、进货情况和保质期等信息,试图解决食品浪费问题。
  • 传统的超高频RFID读写模块一般都会对天线驻波比较敏感,当天线回波过大时将导致发射机输出功率泄漏到接收机中能量较多而引起阻塞现象,进而使读写器性能恶化。在此描述了一种新型超高频读写模块的电路设计,通过在天线与耦合器之间嵌入一种闭环可调谐匹配网络,有效解决了天线驻波失配情况下导致接收机性能蜕化的现象。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这种新型模块的读写器无论从读写距离还是多标签处理性能上都获得了较大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50-1960年:早期的识别技术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研究;1960-1970年:射频识别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人商业应用阶段;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开始向标准化迈进,其产品得到广泛采用;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13趋被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等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 无协议通讯是PLC的一种串行通讯方式,可以应用于PLC与上位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通讯。先容了欧姆龙PLC与V600系列RFID控制器通讯口的连接方式,无协议通讯的原理、指令和使用步骤,及其欧姆龙V600系列RFID控制器的命令集和数据传输协议。通过欧姆龙PLC和欧姆龙V600系列RFID控制器之间实现无协议通讯的实例讲述了无协议通讯的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无协议通讯编程灵活、通讯可靠性高,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无协议通讯,PLC,RFID控制器,数据传输协议
  • 将粒子群算法(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 BP( Back Propagation)网络的学习算法应用于射频定位。搭建实验平台,采集样本数据 ;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学习,求得 RFID 读写器与标签之间“信号强度—坐标” 的映射关系 ;并对其进行测试,探讨粒子群神经网络算法在 RFID 定位中应用的优势。
  • 在一些大型科研单位里,有许多不同功能类型的实验室,承担不同的实验项目,其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由于业务相关性,其中有许多实验仪器可以共用,但由于信息共享不足,导致许多实验仪器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实验仪器价格昂贵,大小不一,功能各异,有时造成仪器难以清点,容易丢失或分类不清。
  •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其技术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许多正在应用中的自动识别技术也都可以归于RFID技术之内。本就基于EduKit-IV实验设计平台对RIFD设计进行平台搭建和运行。
  • 本文采用Impinj最新的R2000进行UHF RFID设计,可支持多协议兼容,标签处理速度高达每秒400多张,此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尤其适用于物流、供应链领域。实验表明,以此为核心的读写器防碰撞性能好、高级DRM算法支持每秒处理400个标签。这些特性减小了设备的开发复杂度,缩短了设备的研发周期,提高了系统性能,加快了设备的上市时间。
  • 针对近距离无线传输系统中nRF2401芯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数据丢失问题,提出一种对通信协议加以扩展的解决办法,并在用单片机与该芯片设计的实验电路上给予证明,给出了程序开发流程及硬件接口电路。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丢失的问题,实现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
  • 德国某型号国RFID复合设备在内取得了较好的销量,满足用户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价格上的弊端。为降低成本起见,我们自行开发了配合该设备的RFID阅读器系统。现将开发以及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与各位读者分享。
  • 介绍了射频识别系统以及其中本振部分的作用。在分析了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于超高频RFID系统的射频本振部分提出了设计方案。选用的芯片为ADF4360-3和AD9832,实验证明达到了预期效果。
  • 针对室内定位算法VIRE的定位精度,特别是邻近边界目标的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以RFID标签定位为研究基础,从改变VIRE算法中虚拟标签的插值方式和在边界上加入虚拟标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使用拉格朗日插值代替VIRE算法中的线性插值方式,使虚拟标签的数据更加接近实际环境值;在边界上加入虚拟参考标签能增加已知标签数,防止在计算待定位标签坐标时引入误差标签。实验结果表明,标签定位精度有了明显提高,整体能提高了35%,邻近边界标签定位精度提高较大,可达到50%以上。
  • 针对RFID标签生产ACA热压固化模块,设计了一套多路温度控制系统方案。硬件上以C8051F020单片机为核心,针对硬件电路的各功能模块,包括温度采集电路、加热驱动电路、单片机电路等进行了设计。同时在软件上,进行了温度数据采集以及滤波算法的实现,并采用积分分离式PID控制加热模块。经温度试验表明,系统具有高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同时移植于RFID标签生产设备,进行批量生产典型UHF标签9662的实验数据表明,标签产品良品率达到99.85%以上,一致性与稳定性满足要求,适于标签的批量生产。
  •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智能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术 界的追崇。为了更加灵活、准确和及时的提高对生产线的合理配置,提升设备的运转效率和质量,因此,设计了针对智慧工厂实验平台的MES软件系统,来改善生产管理水平,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和现场监控能力。
  • 文中介绍了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和架构,指出了实现射频识别温度监测的各关键技术,提出了系统在高压开关柜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实验探讨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 通过改造UHF RFID系统中标签的随机码生成器,重新设计随机码模式,并为RFID阅读器添加碰撞解码系统,改善碰撞时隙,使相撞的多个随机码可被直接解码,系统的性能显著提高。在基于GNU无线电和USRP2的实验平台实现此方案以验证其可行性。
  • 本文针对大规模RFID应用和企业对其EPCIS进行完全的访问控制的需求,对EPCIS事件重新建模使之能够描述供应链活动所产生的绝大部分事件,并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RFID发现服务.这种发现服务基于“跟踪供应链”模式,利用编码解析服务(ONS),在发起查询时采用多个查询流以提查询效率,在返回结果时并行地直接返回给客户端以缩减路由跳数.实验表明这种分布式RFID发现服务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用性.
  • 针对于RS-485总线的不足之处,利用CAN总线的现场控制优势,并结合RFID技术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与RFID技术的电子拣选器。实验表明,该电子拣选器具有更高的数据纠错能力和数据传输效率,在物流仓储管理中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针对物联网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海量数据存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三层数据存储压缩模型。该模型将数据分为当前数据层、临时数据层和历史数据层,利用每一层中数据的特点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数据汇总算法,最终实现RFID数据的压缩存储。在该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针对路径的编码算法,用于对路径进行压缩存储。实验结果表明,该三层存储模型可以有效地压缩存储RFID数据,同时数据汇总算法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与较高的数据压缩比。
  • 针对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增多的问题,利用Andriod平台开发了基于WiFi定位的老人看护系统。该系统由客户端、看护端和服务器组成,客户端和服务器联合完成定位功能,定位算法采用了基于RSSI的指纹算法估算出老人的位置坐标。客户端和服务器可进行危险区判断,采用特征量阈值二次判断法实现对老人跌倒检测,当老人进入危险区或摔倒时发出报警。实验表明,本系统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准确报警率高。
  • 研究了物联网架构下的家居室内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系统通过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控,由远程智能监控平台与主协调器通信接收传感器感知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集群的数据库,经过云服务层处理,将监测数据和室内环境舒适度在Web应用服务系统实时显示,并通过远程智能监控平台实施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实验证明,该系统可有效地监控室内环境,高效地处理数据,实现了“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智能家居应用。
  •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传感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服务(LBS)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采用德州仪器公司CC2530芯片设计的一套ZigBee室内定位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聚类的加权最邻近定位算法,并利用设计的ZigBee室内定位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模糊聚类的加权最邻近定位算法,ZigBee室内定位系统的平均定位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平均定位精度达到了1.47 m,并且与常见的NN定位算法、KNN定位算法、贝叶斯定位算法的定位效果进行了对比。
  • 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的RFID认证协议设计。主要研究了混沌加密技术在RFID系统应用中的安全隐私保护问题,在对国内外已有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进行研究基础上,应用基于混沌哈希的安全技术、隐私保护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算法的安全性较高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对其安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BAN逻辑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认证协议满足安全性的目标。总结了实验数据,提出了相关理论模型,对今后RFID认证协议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相关项目已投入实际使用。
  • 采用我国北斗(BD)定位系统,基于多种通信回传模式,设计开发了一种应用于物联网环境的物流定位跟踪通信终端。以ARM11处理器为核心,运用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与多种回传通信模块相结合,通过RFID采集相关物流信息,实现对物流的定位追踪。软件平台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QT平台上实现对物流定位信息的采集和显示,并采用多模式的信息回传方式与中心站进行通信。实验表明,该终端可以满足物流环境下的应用需求。
  • 射频识别系统中UHF阶段的Q值防碰撞算法,利用参数Q值的变化动态地改变识别帧中的时隙数,以获得更高的识别效率。基于此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在识别帧开始时,引入一种连续碰撞检测机制,对识别标签数量进行预测,迅速地调整出最佳的Q值。通过仿真实验,系统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 在BVIRE算法的基础上,利用阈值与定位标签的权值因子取倒数的方法,来排除误差大的邻近参考标签。实验表明,新算法在整体定位精度上提高了18%。分析算法的环境影响因子,得出该新算法在路径损耗指数n=1.8,虚拟标签网格数N=5,阈值为TH=2时为最佳适用环境。
  • 已有的RFID阅读器防碰撞算法一般仅可解决部分类型的阅读器碰撞,或者由于采用中心控制设备导致延迟较高,对此提出一种分布式的全类型RIFD阅读器碰撞解决方案。设计了一种分布式多信道通知协议,主要包括询问与接收两部分,从而合理地分布阅读器间的网络资源,在考虑全部阅读器碰撞类型的前提下,降低所有标签的平均询问延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解决全部类型的RFID碰撞,同时具有较低的延迟。
  • 针对植入式RFID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约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和轻量级Hash函数的双向认证方案。在标签与阅读器之间进行通信时,首先利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法对阅读器身份进行认证和验证;然后使用Quark轻量级哈希算法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对标签身份进行认证和验证,减少了密钥和公钥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了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案,本文提出的认证方案能有效抵抗与植入式RFID系统相关的攻击,安全等级更高。此外,该方案还降低了约48%的通信开销和24%的内存空间需求。
  • 针对传统的表单拣货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型物流中心的需求,设计了基于语音的拣选系统,解决传统拣选方式存在的不足,提高货物拣选效率。为实现拣选操作员的合理调度,系统引入RFID室内定位技术,针对仓储拣选实际应用,以LANDMARC算法为基础进行算法改进,改进后系统的定位准确度提高了2%~60%,同时增强了实用性。系统实验表明,基于室内定位的语音拣选系统能够有效实现相应功能,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