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支付 > 正文

关于我国金融IC卡标准推进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中国银联副总裁 柴洪峰 来源:RFID世界网 2005-05-19 10:18:28

摘要:关于我国金融IC卡标准推进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金融IC卡[0篇]  IC卡标准[0篇]  金融IC卡标准体系[0篇]  

 国内外金融IC卡发展现状与趋势

  1985年,银行IC卡最早出现在法国,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IC卡才在金融领域得到较普遍应用。2000年前,IC卡在金融领域以电子钱包等小额支付应用为主,但除了在少数国家获得局部成功外,绝大部分地区发展不佳。目前,VISA基本停止了对其电子钱包VISA CASH的推广,万事达还在部分地区推广其Mondex。

  1999年左右,国际卡组织调整了IC卡发展重点,开始大力推广借记/贷记卡的IC化,也就是所谓的IC卡迁移(因为基本都遵循了EMV标准,所以有时也称为EMV迁移)。与电子钱包等小额支付定位为对传统金融支付手段的补充不同,IC卡迁移主要是为了防止日益增长的卡片欺诈和金融支付应用面临的各种挑战,是卡支付介质的一次革命,将对整个卡支付产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文主要以亚太区有关国家和地区为例,简要说明国际卡组织及其成员机构向IC卡迁移的原因、采取的政策及目前进展情况。

  1.IC卡迁移的两种主要因素

  (1)起初的也是最主要的迁移原因是防止伪卡欺诈损失。欺诈损失与迁移成本的比较,直接影响各国/地区在EMV迁移上的决策。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和日本在2000年卡片欺诈损失都已超过3000万美元,且有不断增长的势头,因此,日本和台湾成为了亚太区重点迁移国家和地区。

图1 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卡片欺诈损失情况(数据来源:VISA)


  (2)第二个因素是IC卡在多功能运用上的优势。IC卡为发卡机构和持卡人所提供的增值服务及其应用潜力是磁条卡不能比拟的。多应用IC卡,既可以在银行与银行之间形成竞争优势,也有助于银行与其他行业IC卡应用的合作和竞争。图2是VISA对亚太区部分国家和地区关于IC卡多应用的调查,可以看出超过3/4的持卡人对多功能支付卡感兴趣。这一点在韩国与美国表现得比较突出,尽管韩国卡片欺诈损失不大,但EMV卡片数量仅次于日本。美国目前启动的几个EMV项目都是多应用项目。


图2 VISA对亚太部分国家和地区关于IC卡多应用的调查

  基于成员银行需求和自身发展战略,VISA和万事达制定了详尽时间表和一系列激励及惩罚措施,促进全球向IC卡迁移。如VISA亚太区采取的政策主要有:从2003年1月起,对于已经EMV化的发卡行或收单行,对信息转接费率给予10个基点优惠;从2003年1月起,收单行新布放终端必须是EMV兼容终端;从2005年1月起,会员行不得发行带VISA品牌的非EMV的IC卡,也不得安装带有VISA标识的非EMV兼容的可受理IC卡的POS;从2006年1月起,伪卡损失的责任转移以卡片及终端机具是否符合EMV标准为依据,将由没有进行EMV迁移的一方承担。

  到目前为止,五大国际卡组织中VISA、万事达、JCB和American Express已经宣布向IC卡迁移,只有大莱按兵不动。据不完全了解,已经或计划迁移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20个,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区。欧洲全面启动了迁移计划,其中英国和法国(从不兼容EMV标准向EMV迁移)最为积极。亚太区的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和菲律宾等已经完成迁移或有此计划。

  根据VISA亚太区统计,在2001年9月底前仅有日本的两家发卡行发行了EMV卡片,发行量仅100万张。到2002年6月底,发行EMV卡片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个,发卡行达到了21家,共发行EMV卡片530万张;收单行有4家,布放EMV终端约5万台。到2003年6月底,发卡行上升到32家,共发行EMV卡片1300万;收单行18家,布放EMV终端12.5万台。而在全球范围内,目前VISA共发行EMV卡片近7000万张,布放EMV终端近85万台。

  总之,由于国际卡组织的迁移计划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国家和地区会员银行的需求,特别是国际卡组织出台风险转移政策后,国际上向IC卡迁移已经明显加速,并有向其他国家不断扩展甚至全球蔓延之势。银行卡的IC化已成为支付领域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2.我国金融IC卡现状

  我国在1994年就提出了“磁条卡与智能卡并用,逐步向智能卡过度”的指导思想。1997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EMV96规范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下面简称PBOC标准)。随后又组织各商业银行在北京、上海、长沙进行了试点。

  PBOC标准的制定和试点的开展,为我国金融IC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规范自发布以来,为金融IC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为各行业IC卡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样板,很好地指导和推动了我国银行IC卡和其他行业IC卡的发展,受到了各方广泛赞誉。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2年8月,发行的金融IC卡已超过300万张。但与行业IC卡相比,金融IC卡应用近几年发展缓慢,已远远落后于行业IC卡应用。2000年共发行行业卡(电话卡、SIM卡、社保卡和公交卡)1.8亿张,2001年为2.3亿张,2002年为2亿张。

  我国金融IC卡发展缓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在于战略定位不清或定位错位。部分银行开展金融IC卡小额支付应用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展卡业务,而是为了吸纳存款,发放贷款等,从而导致金融IC卡小额支付应用累计投入不足和在行业应用或与行业合作不顺。这是近几年金融IC卡小额支付应用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某些客观原因的重要根源。

  (2)客观原因有许多种,首先是金融IC卡受理环境不理想,这是最重要的制约金融IC卡发展的客观因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磁条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与磁条卡相比,金融IC卡受理机具少,直接影响了IC卡应用的发展。其次是相互封闭是造成金融IC卡应用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不论是银行之间,银行与行业之间还是行业与行业之间都缺少足够合作,没有为持卡人提供方便的服务,不能形成规模效益,极大阻碍了金融IC卡应用。再有就是IC卡较高的成本制约了应用发展。

  国内银行卡迁移动力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

  1.国内向IC卡迁移动力分析

  由于国内银行卡广泛使用密码,不带密码的银行卡总量较小,因此,卡片欺诈问题并不严重。同时,国内银行利用IC卡进行竞争的需求还不强烈。所以,国内目前向IC卡迁移的动力不充分,迁移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外IC卡迁移和国内行业IC卡蓬勃发展的三方面压力:

  (1)国际卡组织相关政策的影响。如前所述,国际卡组织制定了包括“风险转移政策”在内的一些刺激和惩罚条款促进向IC卡的迁移,届时,我国的外卡收单业务面临的风险将陡然增大。

  (2)卡片欺诈损失将逐渐上升。随着国外纷纷进行IC卡迁移,由于磁条卡更容易遭受攻击,如果我国不向IC迁移,国内银行无论是发行内卡还是国际卡,面临的风险将逐步增加,特别是随着贷记卡的迅猛发展,欺诈损失会越来越严重。当然,如果贷记卡也采用密码,这一进程将能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因此,我建议,国内所有银行卡都应坚持使用密码,这也是国际银行卡发展的一大趋势。

  (3)应用的不断发展将产生利用IC卡进行合作和竞争的需求。目前行业IC卡应用一般局限于单一行业,但随着其规模扩大,会产生向外扩张的需求,已经在许多地方出现了这样的案例,随着行业IC卡应用的扩张,将对银行(IC)卡将产生一定冲击。金融IC卡如何加强与行业IC卡的合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从现阶段看,第一方面的压力较大,而其他两种压力暂时还不突出,但随着国外迁移进程加快和国内行业IC卡应用的进一步扩展,该两种压力将凸显,届时,国内银行界将具有较强的内生迁移动力。所以说,国内在金融IC卡应用方面的动力,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外IC卡迁移进展和国内行业IC卡应用情况。

  由于全面IC卡迁移需要发卡行和收单行的巨额投资,包括卡片成本、终端改造的成本、发卡行和收单行系统改造的成本及其他相关投入等,在其内生迁移动力不足情况下,大规模全面启动IC卡迁移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我认为,我国对国际EMV迁移现象应该持“谨慎应对”的态度。各方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适当开展相应准备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从而避免将来一旦全面启动IC卡迁移时再进行大量重复投资。争取在市场需求、投入和风险上达到最佳平衡点,努力实现迁移成本的最小化和商业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2.我国金融IC卡发展的出路探讨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推动我国金融IC卡发展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磁条卡在未来若干年内逐步向IC卡迁移,以及国内行业IC卡逐步向金融支付领域渗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因而国内金融IC卡应用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但由于目前推动整个金融IC 卡发展的动力不足,且在不同时点迁移成本和应用价值相去甚远,因此,我国可以选择局部性迁移,阶段性推进,从而实现迁移成本的最小化。比如可以先从外卡收单领域开始迁移,逐步建设和完善IC卡受理环境,然后试点发卡,同时积极争取与行业卡联合发展,坚持密码验证。对此,我个人的建议如下:

  (1)逐步解决外卡收单机具的EMV改造,避免因游戏规则的改变造成伪卡风险的转移。在可能情况下,新布放的受理内卡的终端也应该是EMV终端,争取通过自然淘汰方式实现国内终端机具的EMV化,即将大力推广的银税一体的POS也应支持EMV标准。

  (2)考虑到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建议北京和上海两地新布放的终端机具全部为EMV终端,两地周边城市和国内旅游城市可以参照执行。

  (3)大规模发行IC卡时机暂不成熟,但可进行适当探索,重点在于考虑多功能的增值应用,通过合适项目寻找切入点。金融IC卡应用与行业大卡的合作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4)综合考虑小额支付应用和IC卡迁移。通过IC卡迁移带动小额支付应用发展,通过小额支付应用促进IC卡迁移,使国内金融支付体系形成一个整体,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布放EMV终端时也必须考虑对PBOC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的支持。

  (5)切实解决好金融小额支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银行电子钱包需要记名,不能出具发票,不能跨行充值,申请手续繁琐且费用较高,商户的扣率较高等都一定程度阻碍了应用的发展,建议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加以研究,尽量为金融IC卡应用的发展创造条件。

  (6)建议相关各方共同研究制定国内金融IC卡发展战略,明确国内金融IC卡(包括小额支付和借记贷记应用)的定位,但是否迁移及迁移的进度可以由各地、各发卡行和收单机构根据自身战略、市场需求、风险承受程度、投资等情况综合考虑,自主决策,暂时不出台全国统一的强制迁移的规定。

  中国金融IC卡标准体系建设

  1.金融IC卡标准体系

  制定和完善不同层次各个方面的金融IC卡标准或规范,是推广金融IC卡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是建设国内银行卡支付品牌的基本保证。中国银联将致力于建设和完善我国的金融IC卡支付标准体系,确保我国金融IC卡支付应用的通用、高效和安全运转。

  中国金融IC卡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内容庞大、涉及面广,既包括技术标准,又包括业务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检测规范、管理方面规章制度,以及一系列指导建议。

  中国金融IC卡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我们将在人民银行组织指导下,与成员银行一起,在国际卡组织和广大厂商的协助下,根据应用发展的需要分阶段开展相应的工作。如前所述,目前已经有针对PBOC电子钱包/电子存折、磁条卡功能三种应用的规范和相应的配套规范或制度,包括PSAM卡应用规范、三级密钥管理体制,业务方面的暂行规定,检测方面的规章制度与标准等。为配合向IC卡迁移,并完善整个IC卡标准体系,我们认为应加强如下方面工作:

  (1)在技术方面,以EMV规范为基础,在原PBOC标准基础上,添加有关EMV应用的内容(称为PBOC IC卡借记/贷记应用规范),兼容完善PBOC标准,既确保PBOC借记/贷记卡和终端的通用与安全,又能保护银行原有的投入。这是配合国内向IC卡迁移的基础,也是其他标准或规范的基础。同时,出台针对PBOC IC卡借记/贷记应用的交换中心到发卡行和收单行之间的接口规范,确保交易信息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2)在业务方面,以现有磁条卡业务方面规定为基础,逐步建立适合于PBOC IC借记/贷记应用的特有的业务规定,指导应用开展。

  (3)在安全方面,完善现有针对PBOC 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的安全方面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其基础上形成符合PBOC IC借记/贷记应用的安全规范和管理制度,包括建设适应PBOC IC借记/贷记应用标准的密钥管理体系。主要任务是增加非对称密钥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建立适合我国IC卡业务发展的风险控管方面规定。

  (4)在检测认证方面,应出台相关标准或规范,加强对处理卡片、终端外其他产品安全方面的检测,如PSAM卡、PIN PAD甚至芯片等。同诗,应当加强对各卡片、终端设备提供商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如个人化厂商)的资格认证。

  (5)逐步加强和推动行业IC卡标准与金融IC卡标准的融合和统一,从标准层次就为金融IC卡与行业IC卡的合作奠定基础,为我国IC卡应用的整体发展创造条件。由于许多行业IC卡标准的制定都参考了金融IC卡标准,应该说有一定的条件,但任务也很艰巨,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2.PBOC标准修订

  如前所述,PBOC标准为我国金融IC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很好地指导和推动了我国银行IC卡和其他行业IC卡的发展,受到了各方广泛赞誉。但由于PBOC标准已发布了近5年时间,技术的进步、国际IC卡应用大环境的变化、国内IC卡应用的发展等,已对PBOC标准提出了更多需求。因而,中国银联正在向人民银行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申请对PBOC标准进行修订立项。本次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在现有PBOC标准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初步考虑先行开展如下四方面工作:

  (1)完善现有PBOC电子钱包/电子存折标准。PBOC基于EMV96版,而EMV已由96版升级到2000版,因此,本次修订建议将PBOC卡片规范和终端规范升级到兼容EMV2000。同时,也将对PBOC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反馈出来问题(包括卡片、终端、应用、安全)给予订正或完善。

  (2)增加PBOC借记/贷记应用,这是本次修订PBOC标准的核心和重点,以配合国内“谨慎应对”国际上纷纷向IC卡迁移的需要。将在EMV2000标准基础上制定草案,完全兼容EMV2000。

  (3)卡片个人化标准。个人化规范的出台可以减少成员银行在个人化方面对卡商和卡片类型的依赖性,提高系统可扩展性,解决目前金融IC卡个人化系统通用性及兼容性差的弊端。可以先将个人化规范作为一种建议性规范,由发卡行决定是否遵循及启动遵循的时机。可以考虑参照EMV的Common Personalization规范制定。可以先出台PBOC借记/贷记个人化规范,适当时机出台电子钱包/电子存折的个人化规范。

  (4)另外,由于应用发展的需要,将初步考虑增加与PBOC小额支付应用配套的非接触式标准,主要是将PBOC电子钱包应用与ISO14443结合,为发卡行发行非接触式卡片提供指导。

修订后的PBOC标准组成结构如下:


  中国银联在银行IC卡方面工作简介

  中国银联从筹备之日起,就对银行IC卡应用的研究和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公司成立后,正式成立了“IC卡应用部”,专门进行IC卡技术的研究和相关应用的推广实施,并调动了方方面面力量推进IC卡方面工作的展开。下面作一简要说明:

  (1)广泛深入进行IC卡方面研究工作。面对国际上IC卡迁移形势和国内行业IC卡应用蓬勃发展,国内金融IC卡的发展或去或从,是一个各方都非常关注的课题,中国银联作为国内支付领域的重要一环,研究相关问题,为会员银行提供这方面的建议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中国银联集中内部力量,在国际卡组织和相关厂商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小额支付应用的研究、国内银行卡产业IC卡迁移战略研究及对北京和上海两个重点城市IC卡应用方面的研究。

  (2)着手IC卡规范研究及PBOC标准修订的咨询工作。为了促进PBOC标准修订工作开展,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银联组织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通过研究EMV与PBOC标准,基本明确了修订PBOC标准的需求和内容;正在向人民银行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申请进行立项修订PBOC标准;基本完成了PBOC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标准完善的建议;基本完成了PBOC借记/贷记应用标准建议草案(初稿);并正在考虑非接触式标准和个人化标准建议草案的制定。正式标准修订小组成立后纳入其工作范围。

  (3)进行行业合作。我们与各行业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流,如: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发移动支付业务平台,目前在长沙、郑州、杭州、天津等地进行试点工作,长沙项目已经正式上线运行;中国银联与相关各方也正在设想将社保卡与银行卡进行绑定支付,以便医保范畴内的费用从个人医保账户上扣,自费部分可从与社保卡绑定的银行卡上去扣;另外,中国银联还将积极支持相关城市的“城市一卡通”建设,为成员银行推进金融IC卡应用提供支持。

  (4)银联新系统将支持IC卡交易的转接与清算:银联新系统在设计时就要求支持对IC卡交易的处理,包括PBOC电子钱包/电子存折交易和EMV交易的处理,后者涵盖了遵循国际卡组织标准的EMV交易和国内正在制定的PBOC借记/贷记应用交易两大类。目前,银联新系统相关规范(包括IC卡方面内容)已经起草完毕。

  (5)检测认证方面:中国银联将在以前金融IC卡支付产品检测认证体系基础上,协助银行卡检测中心做好EMV认证实验室建设,推进EMV卡片、终端产品的检测认证,适当时候开展其它IC卡相关产品及厂商资格认证等工作。
1

 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联系编辑 分享到:网易新浪腾讯人人开心网豆瓣MSN


最新评论(加载最新评论):


上一篇:国内外智能卡标准名称

下一篇:中国EPC的管理及其发展的规划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新闻中心:金融IC卡[0篇]  IC卡标准[0篇]  金融IC卡标准体系[0篇]  

    成功应用:金融IC卡[0篇]  IC卡标准[0篇]  金融IC卡标准体系[0篇]  

    解决方案:金融IC卡[0篇]  IC卡标准[0篇]  金融IC卡标准体系[0篇]  


    图片文章:

    热点专题

    推荐新闻

      最新发布产品

        推荐解决方案

          推荐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