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其它 > 正文

张鹰王冠珠蔡丽萍:通信业将以应用为主导

作者:新浪科技 来源:RFID世界网 2005-10-15 10:18:28

摘要:张鹰王冠珠蔡丽萍:通信业将以应用为主导

关键词:张鹰[0篇]  王冠珠[0篇]  蔡丽萍[0篇]  通信业[0篇]  应用[72篇]  

  10月18日至22日,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展将拉开帷幕,新浪网为本次展会的官方互联网合作伙伴,也是唯一一家互联网合作伙伴。作为本届通信展前期策划的一部分,新浪科技将与四大电信研究机构谈通信展热点技术,为您揭开和预测今年通信展的看点内容。

  嘉宾简介:

 易观咨询副总裁张鹰,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10年前进入电信领域,是国内最早研究和开发宽带接入技术的专家之一。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总监王冠珠,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客户总监,并总体负责公司的IT通信业务,同时也是上海分公司总体负责人,在通信行业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中国通信产业的市场、营销和技术热点有全面的认识,对中外通信行业的异同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之前王冠珠先生曾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职,跟海外的运营商、设备商接触密切业务足迹遍及全球,也曾参与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的管理,是华为成长壮大的见证人之一。

  Norson(诺盛)高级合伙人蔡丽萍, 蔡丽萍自2002年起服务于诺盛,负责整个诺盛研究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她专注于中国电信市场技术,业务,运营等咨询服务。在此之前,蔡丽萍曾作为工程实施高级工程师、软件开发主要负责人之一,就职于某著名软件公司。学历背景: 浙江大学,光学专业学士学位, 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第二学位。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 : 各位网友大家好!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展10月18号到22号在北京举行,本次通信展是今年电信行业最大的一次盛会,我们新浪科技今天邀请了三家著名的咨询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作客新浪。这三位分别是易观咨询副总裁张鹰先生、Norson电信高级合伙人蔡丽平女士,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客户总监王冠珠先生,先请三位和网友打一个招呼。

  王冠珠 : 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能够一起探讨一些话题。

  张鹰 : 很高兴今天新浪科技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业界以及网友交换我们对通讯业界发展以及未来走向的一些看法。

  蔡丽平 : 各位网友大家好!

张鹰王冠珠蔡丽萍:通信业将以应用为主导

易观咨询副总裁张鹰

  主持人 : 通信展是设备商、终端厂商甚至包括增值业务提供商都非常关注的。其实现在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增值业务的提供商,过去两三年都没有,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对本届通信展与过去通信展的不同点的看法。下面请三位谈一下你们对以前参加通信展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本届通信展会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呢?

  张鹰 : 以前通信展基本上我每年都去,进研究行业之前我是站展台的,接待客户,给大家做市场教育的,当然通信展也是同行之间刺探商业情报,窥探对方最新产品很好的信息交流场合。实际上我们说今天的通信展有哪些不一样呢?其实刚才主持人讲的特别好。以前我们看电信是三架马车一个是、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电信运营,最近这几年随着移 动增值用户高速发展变成了四架马车就是增值业务,这是这几年发展的热点也是大家关注的,不仅带来了新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很多游戏规则的变化。

  这次通信展还有一些常规性的东西第一是政府部门或者行业部门或多或少总会披露一些消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问及的,总有一些消息出来。也是大家用于窥测政府决策的重要消息来源。第二个主题还是各个技术厂商包括运营商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今年我们预计是以3G和NGN为主流代表是设备成熟度最高的一次,随着时间的推延各个相关的技术突破很多成型的系统应用实际都已经有了。

  第三个看点是围绕产业格局的变更,我们相信阵型之间的变化会值得大家琢磨。今年是TD产业化很关键的一年,目前的进展也是可圈可点的。另外以我们民族通信制造业为代表,这个阵营的强盛体现在很多方面,这是板块格局变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要谈的是仍然会有新的技术出来。即使一些名词大家看了比较多的,但是真正成熟还有几个关键的里程碑要走比如Wimax的东西。我相信一些点的系统的引进也是很重要比如IMX就是基于互联网多媒体的子系统,既是3G核心网的核心环节,也是NGN大平台下的补充,这些大家都应该关注,这些技术的演进都标志着未来很重要的趋势,我先说这么多吧。

  王冠珠 : 我自己曾经也是跟张总一样以前也是做一些展会,包括国内展、国际展,香港2000年的电信展,日内瓦电信展,看一个展会的时候本身有一个自己的定位。香港是ITUT的展会,会很大程度上体现对于电信发展的理解。中国来讲无论哪个行业都是一个大市场,所以对于市场的具体设备的成熟性、系统性这种方向是中国的电信展的一个热点。   

    第二也要看现在电信的大形势,传统来看电信是技术驱动,而不是市场驱动的。现在电信面临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谈业务,这就会带来整个产业链也会向业务上不断拓展,现在设备厂商也会拓展业务,包括刚才已经提到的我们的服务提供商要谈业务。而且终端厂商也要看设备商能提供什么样的业务,大家都会以业务为驱动来看这个问题。  

   第三,因为我们自己做展会的时候有这样的经验,展会是有驱动力的,有几种类型第一是大的设备型公司的驱动力,可以从几面来看比如3G的系统性会将完整的设备展现给大家,大家知道厂商内部有自己的划分,运营商内部也有自己的划分,固定网和移 动网划分开,这种设备的划分不仅是移 动还包括固网,包括下一步的网络的融合IPTV的趋势,都会在展会上体现,而不仅仅是移 动都在固定网领域做一些领先,这些大公司会体现这个。同时还有一些小公司,小公司会体现自己对于未来的一些理解,他们在寻找大公司的认可也寻找运营商的认可。   

    其实前些年运营商对于通信展并不是非常重视,他们更多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垄断性的行为,今年他们会逐渐加大体现对自己业务的理解,自己定位的理解尤其是中国电信转型的大环境下会提出更多这样的内容。总的来讲业务趋动是这个通信展跟往届通信展相比较的一个重大变化。

  蔡丽平 : 原来通信展都是以技术和设备为核心的展会,以后的一个趋势应该是以应用为主导。我们以后不再是纯粹的设备厂商来驱动通信展,而是整个产业链一起展出我们的一些应用还有比如说一些将来的发展趋势。第二点,现在更多通信展是以这些概念为主导,比如说现在有无缝、移 动、全网智能化、网络智能化、终端智能化,比如说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很多概念性的去培育这个市场和引导将来的发展趋势。第三点,因为通信展是一个技术导向的,所以可能以未来的特征,在将来比如通信这个领域越来越平民化以后和展会的定位会有关系可能分离出来以销售为主导的还是品牌宣传还是对未来技术、未来趋势的变化等等很多不同层次的展会会逐步分化出来。

  主持人 : 刚才三位谈的都非常好。其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个通信展肯定是一个演示前沿技术的集中展示,另外通信展肯定也是需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的通信展。确实在我们国家通信展的特点,国际上有一些通信展完全展示先进技术,我们国家一定要技术设备两方面,说到技术大家也是非常关心的。现在最重要的焦点还是移 动通信技术方面,因为中国要上3G了,所以大家对3G的热情非常好,相信本次展会会展示很多3G应用方面的东西,可能比以往要多,去年主要是终端厂商展示了,但是运营商并没有怎么展示。

  张鹰 : 去年有,移 动和联通都有展示。

  主持人 : 目前请三位谈一下3G在中国的一些最新的进展,我们几个运营商都搭了3G测试的一些实验网,有些已经测试完了,但是总的来说大家都在积极准备。最近也报道说中国移 动提出来在奥运会期间给大家展示3G技术,所以请三位谈一下这个问题。

  张鹰 :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其实大家也一直都在谈这个事情。我个人这么看,运营商对3G的准备有些是可为的,有些是不可为的。目前的技术测试、系统测试和初步网络规划是可为的,包括做一些小范围的尝试,试运行是可为的。什么东西是不可为呢?因为现在毕竟牌照还没有发,这种业务不可能在你没有完全放开之前就预测到所有可能演化和创收的可能性。无论从工程上来说,还是从营销上来说,在真正的开展业务之前有些东西是没法准备的,只能定性的做一些准备,没有办法做的特别细致和量化。

  3G和以往前面几代移 动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业务种类空前的多,变化可能性很大。第二多种业务是依托于一个统一设备平台走的。以前运营商开一套新业务往往是新上一条设备线,那么3G以后可能业务的演化往往是基于相对固定的统一平台做的。这样整个运营商在做前期规划的时候面临太多不确定性,只能定性做一做,将来到底怎么样,网络建设这块没有办法一次做到位。

  业务准备来说也只有尽可能按照现在的理解做部署。在营销市场策略上同行都有一些研究,其实还不够,真正做起来还会做一些业务细分、品牌细分,所以从两端来说有些东西现在是不可能完全准备好的,不可为的,只能是有限的,定性的做准备工作。

张鹰王冠珠蔡丽萍:通信业将以应用为主导

Norson(诺盛)高级合伙人蔡丽萍

  蔡丽平 : 从3G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建设一个是业务发展。网络建设主要是分两个角度,一个是和线网怎么平滑的演进,我们知道中国的移 动用户还是在平缓的增长,所以现在2G网络扩容的形势也比较紧张,怎么样保护这部分的投资和未来的3G结合起来,是现在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们也知道移 动现在正在规划2G的核心是不是能够采用软交换的方式来做以后3G可以共用,这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第二个方面如果建设3G网络,是全网铺建还是选择地区来建设,我们把中国的区域分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移 动普及率在50%以上的省份和城市,这些地方因为是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是接近的,所以我们建议强力推进在这样地区建设3G。第二级别是25%的移 动普及率,为什么选25%,国际平均水平是这样,这部分省份应该采取平衡的模式,现阶段我们应该限制性的发展3G。为什么这样分?就是从业务驱动来看。目前中国移 动用户大部分都是中低端用户,他们对业务的需求主要停留在语音和一些普通数据业务需求上,对于高端用户,他们有3G的需求,但是对运营商来讲他们需要探讨到底可以提供哪些业务,然后这些业务才能为运营商带来收入。

  王冠珠 : 我想从几个角度,首先是技术角度,因为3G有几个驱动力,厂商、运营商、政府,但是每个人的心态都不同,每个人都在这上面寻求自己利益的诉求点。首先说厂商无论是国际的爱立信、诺基亚还是国内的华为、中兴都在3G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他们是非常急切的希望把部分投入转化为现实收入。但是运营商博弈的时候厂商需要做一种工作就是技术准备。大家一直在关注3G是否上,但是准备过程中发生很多事情。从去年年初信产部、各个运营商都对2G、3G的互动性,终端的适配性都做了测试,在技术上是不断进展。

   2003年的时候我在澳大利亚,正好是3G在试运营,我当时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是前两个月2G和3G是不能通的,这个时候很没有办法,我打不通我朋友的电话。实际上大家看似成熟了,实际上厂商还在做很多工作。还有一个业务上的准备,最近有一些增值业务,香港、意大利、澳大利亚都产生了新的业务,业务的准备也在逐步启动。还有一点是体制上的准备,运营商又变了,3G实际上是一个平台,上面要承载很多业务,以前电信运营商业务基本话音业务完全是自己主导,现在变成一个平台要转型让其他的,仅是一个平台提供商还是一个综合服务提供商,现在这种思路的转变已经可以看出来。   

    业务准备的同时又带来管理的准备,运营商有没有做好对于未来的市场化,对于业务的敏感性的准备。昨天王总有谈到运营商是垂直沟通的,但是市场化的企业不可能是这种新型沟通,这会带来整个企业的沟通体制的崩溃,市场化的企业必然是一个矩阵型的沟通。   

    下面还有一个使命的转化。运营商是企业,任何西方国家企业的第一使命是为股东创造利润,但是我们的运营商在利润和就业面前面临冲突的时候第一个是创造就业。马克蒂尔曾经说过马来西亚政府的想法,第一是就业第二是税收。所以我们的运营商在解决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下一个是政府,政府要进行标准和规则的准备。在2002年、2003年TD-WCDMA是一个相对弱的标准无论是重担的支持上还是3G的核心业务的支持上都比较慢,但是近一两年TD-WCDMA标准不断成熟不断变化。

  有人说日本,日本做自己了一套标准,没有一个国际化的厂商,实际上这种观点不对,美国不是用GSM的标准,但是摩托罗拉也做的很好。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去确定标准,同时政府要确定游戏规则。上一次我们也谈3G,政府不应该就你上或者就你不上,而是应该确定一个标准,资金达到多少、人力资源大家多少的时候就可以,应该确定规则,否则就变成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整个3G虽然大家在讨论官和利的争论,实际上争论过程中是越来越清晰了。

  张鹰 : 我补充一点,刚才王总和蔡总讲的都很精彩。我个人的观点,现在从政府到运营商的准备可能比外界想象的要快一些,现在运营商动作幅度还是比较大,包括他们自己内部的组织架构的调整,最近一些省份的移 动公司做了大的组建,全部重新洗牌,讲垂直沟通已经是过去时了,从上周开始就是过去时了,应该说是国庆之后。

  面临竞争压力的趋势是越来越强烈,大家的动作都在不停在加快,以中国移 动为代表。包括中国电信也不能低谷它变化的总趋势。四个运营商已经全部是上市公司了,如果说运营商的集团公司还承担一些就业的责任,那上市公司是不承担这个责任的,它要对国际股东负责,实际上对上市公司来说领导的理念已经很清楚了,很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运营商重组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国家政府一个部门就说了算的。

  关于3G市场的看法我和蔡总的看法不完全一样,如果站在中国移 动的角度看大概是三个层次的市场,中国移 动也表态了三层市场,但是3G或者说以3G牌照发放为代表的新的电信竞争格局不是只有一个玩家,将来能够代表3G肯定不止中国移 动一家。如果中国电信拿到3G牌照,它的3G用户在哪里呢?也按照这个来分吗?显然不是,他必须换一种打法。

  主持人 : 其实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如果上3G,它的用户群在哪儿?包括它建网这些东西就复杂得很了。

  张鹰 : 所以我说有些东西是可为的,有些东西是不可为的。

  主持人 : 现在除了中国移 动可以规划其他运营商是没有办法规划了。刚才我们谈到3G,现在真正往前看的话,不光是3G的问题还有一个超3G的问题,现在认为HSDPA是一个超3G技术,其实不止这个,所以现在请三位谈一下你们对于包括HSDPA这方面超3G技术的一些看法。

  张鹰 : 像3G这个问题有一个时机的问题,抛开民族产业格局和民族利益,从技术来看,3G要么早点上,要么干脆再等几年,现在我们看到了R4版本特别是HSDPA以前的版本它真的是一个过渡技术和我们需求的好技术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凡是家里有带宽的人你再使用WCDMA、CDMA1X真的是大失所望,这种程度来说3G真的是一个过渡,不如再等一等。

  前天我和电信研究院的杨院长就在谈,杨院长说不能只看设备的成本,还有几个成本,第一是频谱资源占用的资本,无线通讯和固定通讯是不一样的,固定通讯理论上讲带宽可以无限,无线通讯的光缆是宝贵的资源,频率利用效率怎么样是很重要的。第二是设备的成本,还有知识产权成本,会转到所有用户和消费者。另外还有成本吗?实际上是一个市场教育和培育的成本,什么时候市场能够吸收和容纳你的服务。所以讲超3G或者4G从理念上讲大家都相信一定会到来,但是到达市场的时间很重要。太早太晚都不合适。

张鹰王冠珠蔡丽萍:通信业将以应用为主导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总监王冠珠

  王冠珠 : 现在3G是一种过渡技术基本上在业内都达成了一个共识。谈到后3G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包括HSDPA包括Wimax也会成为后3G当中的一部分。但是这样来讲,其实电信领域,从1998年开始是两股大力量不断的在斗,一个是IP思路一个是电信运营思路,或者说两种一种是运营行为,一种是开放的架构行为。在固网领域IP的开放的架构已经基本上取得了主导地位。包括现在我们谈到VOIP,有人说要堵,有人说不堵,VOIP使运营这块的业务收入会飞速的降低,IP带来的业务会成为固网的主导业务。   

    我们再看移 动现在在谈3G业务,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把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和移 动终端的随时性、随地性、准确性相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下一步带来的是什么?互联网的思路和移 动运营的思路的冲突。包括将来我们做Wimax的时候,其实现在已经出现了技术在手机上做一个代理软件,然后可以拨打国际电话,移 动也迅速会面临IP架构对传统架构的拥挤,所以未来架构必然是全IP的,是开放的,这是我的一个想法。p>

  蔡丽平 : 每种技术都有自己一个生命周期,但是技术本身有生命周期的长短问题,一般有概念的导入期、技术导入、市场导入,现在大家一直在推固网NGN,现在正在做移 动的NGN,但是这些都是过渡性的技术,将来可能会演化成融合的NGM比如以IMS为主导的,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机会成本的评估问题,我们是等待的机会成本高还是投入的机会成本高,这是整个市场的驱动来评估的。

  主持人 : 我不相信一上3G就是WCDMA、CDMA2000,肯定是顺带HSDPA一同上,绝对不会让无线方面的移 动没有,如果是这样上3G,如果只是在手机上运行的话,那么3G的功能相当不齐全。对超3G技术,我个人的看法将来中国就是直接上。

  张鹰 : 这个我的观点和你不完全一样,HSDPA不可能一上来就大规模铺开。它只能在极少部分城市先铺。

  主持人 : 我不是说在中国全国来铺。

  张鹰 : 我相信只是极其少的做一些实验,现在全国部署HSDPA的很少。

  主持人 : 今年下半年HSDPA在美国才开始铺。

  张鹰 : 你只讲了一个标准体系,你讲了一个MTS或者WCDMA,2000体系当中EVDV的发展完全不明显,已经由EVDO替代了。

  主持人 : TD研发滞后。

  张鹰 : 对TD来讲我们要站在两个角度去看,寄予它独挑民族技术大梁太艰难了。

  主持人 : 其实移 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已经很明晰了,标准就是三个,4G反正还早着呢,但是固话这块不是很乐观的,包括固话本身下一代是怎么转型?包括固话现在应用方面也面临着一些转型,我们不可能永远是一个盒子的电话机,现在电话机的造型还不如解放前摇式的好看,不知道是为了追求成本还是功能不能改进造成的。你们认为固话下一代技术可能会演进成一个什么样?

  王冠珠 : 固话这些年是备受冷落,有人说也在说固定网前途。问题是分两方面,一个是固定网技术的前途,一个是固话运营商的前途。我们首先看移 动的高速发展是为什么?是因为它自己的移 动性、随时随地性、准确性。但是固话如果发展的话它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是移 动的带宽毕竟有限制,但是固定网的带宽是可以扩大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向宽带去做,固网的方向必须要非常宽。第二,移 动还有几个限制,第一是视线,比如手机屏幕,可以把手机做成各种各样的,内部的处理器功能非常强大,但是不可能把手机的屏幕做的笔记本电脑那么大,这是它第二个限制,第三个限制是输入。我那天和3G网这些人在聊,现在解决一个输入的问题,因为输入太麻烦了。这三个是移 动本身的限制。但是固网本身就可以去避免这种限制,同时在这几个方向上做自己的发展。   

    中国电信以前做固网短消息,这是非常差的一个例子,他要用自己弱项和人家强项打,自己不能随时随地,同时输入也比较困难,和移 动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这种业务是不可能成功的。从大的来说,固网要向宽转变,第二终端要向大的显示和方便输入靠。在应用方面要面向行业,固网的应用不仅仅要关注于通讯技术和知识,固网很大的业务来自于大的企业客户,现在有些运营商包括一些发达地区的运营商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每天研究石油行业、研究金融行业每天在做什么,为他们提供量身订做的服务。王晓初在前一段提转型,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向中小企业用户转型,这是固网这块的发展。   

    第二是固网运营商的发展。中国电信这些年来积累了非常丰厚的技术经验。中国电信一直和固网捆绑起来,其实不一定,固网为什么不能成为盛大,为什么不能成为微软这样的公司,这种转型可能是更大的一种转型。像IBM在10年前、15年前没有人想到是不卖电脑的电脑设备生产厂商,但是固网未来会不会成为不提供固网服务业务的运营商,这是更大的转型,不仅仅是小的转型。一个是运营商的前途,一个是固网技术的前途,这是两个问题。

  蔡丽平 : 谈到固网转型我们一直有一个概念,首先技术是网络转型是肯定的,只有通过这个平台才能把你的价值传递出去,但是客户关系的转型是目前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前提之下才能成功的进行业务的转型,其次是组织形式的转型是根本的保障。

  我先从网络转型来看,固网转型现在来看是网络的运营商提出战略转型的概念就是向综合信息服务供应商来转型。将来对于运营商来讲应该是以一个统一的平台,统一的客户数据库,以一站式的服务,一个帐单不同的界面服务客户,这样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承载网,核心网,比如CDMA1X、EPTV只是不同的模式而已。其次是客户关系转型。我们之前给客户做项目的时候发现目前运营商推的业务基本上多少从移 动那边转过来的,没有太多的创新,但是固网运营商也很大的资源,特别是是行业方面的,所以必须要推进市场。比如我们发现“一号通”和“彩铃”这两个业务,通过我们的调查,客户对他们的感兴趣程度几乎差不多,实际上通过运营商的推广,彩铃比一号通好得多,就是运营商没有发现一号通对客户的真正价值在那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传达给客户,很多精细化的业务和服务没有做到,这是目前它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说到这点,以前也不是设备厂商也不是运营商的强项,所以目前是整个产业链整合的问题。包括运营商本身内部资源的整合,比如说刚才提到的运营商是垂直的模式现在应该是更扁平化的模式,整合产业链上所有环节。比如说一些内容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咨询公司都应该整合进来,这是目前运营商转型的几个关键的地方。

  张鹰 : 他们讲的我基本同意,我做两点补充,第一是固网的演化,我们谈论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谈的比较多。其实电信是端到端的服务,如果抛弃了端的形态,假如始终以这个终端为核心考虑创新没有什么可变了。实际上固网已经成为第二代终端就是以PC为第二个典型终端这是很重要的趋势,一旦到了这个阶段就会发现你的计算能力、呈现能力、信息录入能力都空前增强。所以固定网络的通讯如果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数据通信整合起来才有真正的发展潜力。所以根本在于终端那根线连的是谁?连的是谁决定了你能干什么事情。

  其实刚才他们都讲到了要做综合服务提供商。我觉得真正讲到做全业务运营和服务企业的话固网运营商比移 动运营商有优势,移 动运营商是太典型的2C的业务,它的客户和固网运营商的客户完全不是一个性质,所以移 动在做全业务运营,做企业客户的时候就很费力,从理念到流程要重新建,现在运营商很费解总要研究企业应用是什么?我们返过来说固网运营商有这个基因吗?坦率说也没有。现在全球的运营商很少有知道怎么做企业生意,他们可能懂得找大客户,但是做企业生意掌握的不好。

  即使固网运营商也缺乏这个基因,他们不太理解怎么在这个平台上做这样的业务。中国的系统集成商和IP提供商活的多惨,不管是电信技术还是IP技术都是服务提供,为企业的计算和服务提供效能,所以短期来说是一个好故事,但是很难赚到钱。

  主持人 : 现在运营商面向企业服务,统一出口,北京电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北京电信是后建的网是剑走偏锋。

  张鹰 : 现在的做法很简单第一圈大客户,第二把所有能做的事情打包做一个资费套餐全给你,这是最初级的状况。

  主持人 : 做这点还真有优势,移 动通讯根本没有什么,这个企业都在我的一个什么什么网,网内打网内便宜,完全是资费套餐,不叫真正的服务费,所以我个人认为固话的光纤宽带确实大有可为。

  张鹰 : 真正说到BT,BT是真进来帮你看IP和系统的整合。

  主持人 :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是中国电信的副总,他说将来中国电信要大做信息集成,这可能是将来的利润增长点,他说国外很多运营商都是靠这个挣钱,现在这部分钱都给外面的厂商了,其实它本身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因为网络资源都是它自己的。

  蔡丽平 : 刚才讲到BT,讲到企业信息化,我们可以看到BT其实在ICP这块做的非常好,两年的时间的增长占业务收入的10%,现在运营商想往这方面转,还有目前行业,原来都是IT公司在做,有一些IT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应用是不是现在通过通讯技术来实现。其实现在大家都在探索这方面的问题,运营商也是想往这边转。

  主持人 : 谈到固网运营商的转型,我们现在看到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就是IPTV,像中国电信都在搞这方面的试点,移 动电信领域也不是没有机会,现在请三位专家谈谈IPTV将来的前景。但是IPTV的问题又牵扯到广电。

  蔡丽平 : Norson在IPTV这边做过几个项目,我们之前研究的时候客户一直有一个疑问说IPTV和数字电视到底有什么差异,数字电视都送机顶盒不用交太多钱马上可以看很多节目了。通过我们分析之后我们认为IPTV更多应该体现它的互动性上面,现在数字电视也有一定的互动性,但是相对IPTV来讲差很多。以后可能在IPTV节目的互动,现在已经开展了一个业务可以按我的想法,我觉得今天晚上有一个什么节目不能看,分咐IPTV节目中心录下来我去读取。IPTV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应该只做传统的这些节目,所以在新技术上一些新的创新业务是最重要的。

  张鹰 : IPTV其实我们网上现在看到的消息太多了,以前有关IPTV讲过很多事情,和以前重复的我就不说了,今天讲一些需要进一步发现的事实。从目前来看IPTV的运营层面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广电、电信其实民间运营力量越来越强大了。而且民间运营力量很有意思,中国永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总能找一个许可或者一个有权不干事儿的人合作。我们看过这些企业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我真的认为将来IPTV的新兴力量这个地方的希望比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都大。

    另外大家都在谈广电和电信两大利益集团的博弈到底出现什么结果,这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推广。第三,即使双方都做了,但是这并不是说IPTV在技术或者业务上的成功,实际上是媒体源的成功,能够做互动媒体了,可以把国外一些频道来做替补了。

  主持人 : 关键是IPTV给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是什么?

  张鹰 : 实际上说白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以前我们讲IPTV,有两个主流,一个是基于IP的TV还是基于TV的IP,这是两大阵营的说法,广电希望IPTV是基于IP的TV,我们现在看到不管谁基于谁?核心的卖点是你放什么内容。蔡总讲交互式我完全同意,视频的交互的东西甚至有一些原创的东西。内容可以做到不仅仅可以浏览提供的内容,可以做到有计划的编程,VPR个人radio的记录,还是很有价值的。

  王冠珠 : IPTV虽然现在炒的很热,但是这块我真的没有什么探究,但也跟朋友不断沟通,大家都在寻求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一个问题是谁出钱的问题,一项技术最终要解决一个问题卖给谁?我们讲如果有一些技术是提高效率,这样的技术非常容易得到推广,另外一种技术是创造享受的,相对慢一点儿,但是也会得到推广,IPTV目前看是属于第二类的。但是我们要对中国的消费人群进行细分,最具购买力的应该是像张总这样的人群,相信张总很少有时间看电视。但是最看电视的是谁呢?家里我父亲、我母亲,他们出去买菜的时候都要为一块钱争好久,所以要解决卖给谁的问题。第二如果加入非常多的其他功能,类似盛大的智能家庭,这个IPTV已经不是完全的IPTV了,只不过是完整业务的一部分。   

     另外大家都在谈广电和电信两大利益集团的博弈到底出现什么结果,这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推广。第三,即使双方都做了,但是这并不是说IPTV在技术或者业务上的成功,实际上是媒体源的成功,能够做互动媒体了,可以把国外一些频道来做替补了。

  张鹰 : 部分同意王总的意见,你说两类,一个是提高效率,一个是提供享受,很难说哪个市场成熟的更快或者哪个市场更大一些。你可以说移 动电话提出效率,真正数据移 动增值是在娱乐上,IPTV到底是挣提高效率的钱还是提高娱乐的钱很难说。第二,我很同意你的一个观点,不管是广电还是电信最后讲的内容源找到一个生存之道这是关键因素。实际上IPTV不管是电信做还是广电做就是提供一个传播渠道和途径,实际上为内容提供一个新的分发渠道,这个分发渠道本身是有影响力的,除了替内容源分发内容,收过路费之外它的影响力本身可以创造价值。第三种是它提供一种交互手段,交互就可以创造价值。所以说有三道钱可赚。

  主持人 : 我觉得现在的IPTV有点像四五年前的带宽,四五年前我在传统媒体,新浪网就专门请我写一篇宣传宽带的相关文章,他们当时想做宽带内容提供商,说明当时的宽带既不受重视,也没有多少投入,但是仅仅过了一两年,当宽带一被人们接受,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利马就扑上去了。现在宽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可能四五年前可能还用笔写稿子,翻报纸查资料,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已经全用电脑和网络了,有可能四五年之后IPTV可能和宽带一样。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引入到下一个问题其实还是宽带,宽带可能和人们的两条腿一样,凡是涉及到互联网领域都离不开这两条腿了,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张鹰 :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宽带的东西都是凤毛麟角。将来可能要传什么,不知道,我们无法预见,也许有一天可以传触觉、味觉,当传送带宽不成问题的时候,传什么东西就成了问题。

  蔡丽平 : 这一点像我们是修公路还是修高速公路还是利用航空的问题,贷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宽的平台,可以在行业应用方面在现有的网络怎么传输数据层面比如物流要监控各种状态下数据输入进来以这样的方式来做,当宽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要求视频的软监控和IPTV结合起来的话,其实这都是高速率的宽带,很多很多生活和工作的应用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了,可能会改变整个人的生活状态。

  王冠珠 : 原来和电信的朋友有交流,现在大家已经感觉不到电的存在,但是每天真是没有电很痛苦,宽带或者电信本身也是这样。现在说宽带有多宽,现在电信为什么要转型,现在有一个问题,原来电信的使命是满足一个基本通讯需求,但是现在电信通讯需求的增长力并不是非常大,这时候就要考虑转,寻找新的空间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国际化,这是一个空间,另外自己本身未来战略目标的变化,宽带真正的和生活的每一块或者电信和生活的每个部分都结合在一起。

  我同意张总非常有趣的想法可能传触觉,可能传味觉,这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是会实现的。现在我们有一个大的趋势是逐渐把智能终端化来延伸,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未来可能我们是网络化的,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核心处理功能,每个人随身携带一个ID,走到任何地方通过这个ID可以查询到任何资料,宽带把所有的信息随时随地传递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这是电信使命的逐渐变化,所以带宽有多宽就看一个人的信息到底有多宽。

  主持人 : 请三位预测未来还会出现哪些先进的技术,影响我们的通信生活。

  张鹰 : 我更愿意把这个命题延展到整个信息化中去,通信是信息化中的一段,今天看到的通信方面的进展往往是它所连接的其他几段爆炸性增长之后把它挤出来,为什么上宽带因为有太多的数据要传,为什么上移 动,因为人的话音传动不方便。正如刚才王总所说,当宽带宽到大家感觉不到的时候它就不是瓶颈了。要展望通信未来的发展我更愿意展望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相信目前为止信息的呈现和抓取的技术还有东西没有研究,笔记本还是太重,还有进一步演化的空间,去年已经出现了投射键盘,柔屏技术。中间有通信,后面还有两块,一块是存储的技术,存储和检索相适应,信息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看到的存储还很笨重,不够智能化,为什么百度和Google股票那么好是解决了存储后的检索问题,所以存储和检索技术会进一步发展。第四块是信息处理和计算的技术,计算技术是支撑以上三个技术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平台,有了计算技术的演进可以返过来推动这几个技术的发展。

  王冠珠 : 首先说一个技术的发展是由于我们现在的需求,或者说我们日常生活的不方便性造成的。我们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未来技术就可能会发展出来。Google现在提出来是信息整理的提供商,现在我们面临的信息越来越庞大,原来是获取信息很难,后来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获取信息容易,信息太多了,我们整理不容易,所以会进一步更快的整理信息。但是带来了安全性的问题,现在大家很担心我的手机号码可能一个钱包掉了很多信息都别人拿走了,未来可能有一个编码,可以只携带一个手机就什么都携带了。还有一个就是开车的时候,我开车的时候怕接电话,接电话也好说,拨电话特别困难,所以语音技术会逐渐发展,语音对于文字的转换,语音对于其他信息的转换,包括手机现在不想写短信,未来这个障碍会不会消除,我随便说几句话会直接转变成文字,这种技术已经在发展,但是还没有成熟。

  主持人 : 其实手机有很少的功能。

  王冠珠 : 但是很多不准确,所以语音识别技术还达不到这种地步。刚才张总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现在技术是传递声音传递视觉可能还要传递其他的东西传递感觉,传递味觉。

  张鹰 : 只要信息化的获取就可以传递过来。

  王冠珠 : 技术是改变生活。

  蔡丽平 : 我补充两句,我记得在一二十年前我们通过电视购物,觉得是很神奇的购物,现在已经变成现实了。电信业现在很多是硬件的东西不管是笔记本、电脑还是电视都是硬件化的,将来是不是可以软件化,通过软件化完全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定制更加个性化的,平时有哪些东西可以傻瓜的出来,另外可能是更容易的方式比如触摸或者语音的、遥控的方式来做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 : 最后我们简单谈一下对于小灵通技术未来发展的看法。小灵通技术现在是UT-斯达康的热情不止,还有好多固话的东西,各地的固话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的固话运营商小名堂真的不少。

  张鹰 : 可以发展为整合PHS、增值业务的手机,小灵通基站部署非常灵活。

  王冠珠 : 我当年和网通的一个高层一同看一个技术,现在WiFi理论距离300米,那个技术可以覆盖三到五公里,当时网通的那个人就说我就要这个跟小灵通配合,不用要3G。(笑),其实长远来看3G出来,小灵通肯定是要退的。

  蔡丽平 : 我们原来预期小灵通生命周期比较短,但是现在活的挺好的,这可能和中国的市场特征相关,比如2G用户还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增长,还有中国的中低端用户特别多,现在有3亿多移 动用户,实际上普及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增量市场。将来3G发展之后,主要是运营商的策略问题,我觉得用户的来源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 : 我们的聊天就要结束了,最后请三位嘉宾再说一句话。

  张鹰 : 再次新浪科技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网友交换看法。

  王冠珠 : 首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今天谈的内容可能更加宏观一些,但是对于中国电信未来行业的发展正需要我们任何一个关心电信行业的人士去投入去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情,包括我们新华信和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做一些市场的具体细分和攻防方面做一些事情,这些具体的事情才是推动市场前进的力量。

  蔡丽平 : 感谢新浪和网友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通信是一个技术日益革新,变化很快,在这样的过程中如何深入的掌握这个市场,然后把握机会,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和战略这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关注这个市场,希望能给我们的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主持人 : 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作客新浪科技,同时感谢网友的积极参与,本次嘉宾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1

 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联系编辑 分享到:网易新浪腾讯人人开心网豆瓣MSN


最新评论(加载最新评论):


上一篇:第一代RFID EPC技术向第二代转换的机遇

下一篇:RFID如何为公共交通服务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新闻中心:张鹰[0篇]  王冠珠[0篇]  蔡丽萍[0篇]  通信业[0篇]  应用[74篇]  

成功应用:张鹰[0篇]  王冠珠[0篇]  蔡丽萍[0篇]  通信业[0篇]  应用[0篇]  

解决方案:张鹰[0篇]  王冠珠[0篇]  蔡丽萍[0篇]  通信业[0篇]  应用[0篇]  


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