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资产 > 正文

基于RFID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张振锋,周 伟 来源:微型机与应用 2014-06-17 10:50:03

摘要:文中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物联网架构下的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方案,结合目前高校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了高校固定资产实时监控,提高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关键词:RFID[1597篇]  阅读器[88篇]  物联网[415篇]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地理位置分散,管理难度大。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规范,造成资产管理的差错率比较高。尽管目前江苏高校依托互联网数据中心模式IDC(Internet Data Center)建立了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许多工作(如资产清产工作、资产维护和保养)仍然很繁琐,需要大批人员进行手工操作、检查和统计等。每年的资产清查要花费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许多资产管理员清查不彻底,草草应付,从而影响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

  物联网技术是在充分融合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让所有物品能够在物联网范围内进行连接与通信,进而提升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相关系统在物品自动设别、实时定位、质量追踪和监控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物理网技术分为3种架构: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基于传感网络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和基于M2M的物联网应用架构。由于RFID大多是在特定领域的闭环应用,因此本文利用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架构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物理网系统。

  1 物联网概念和RFID技术

  物联网是一种带有传感标识器的智能感知信息网络系统,促进了世界上物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它是继计算机、因特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发展的一门新技术,是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具体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层。感知层包括RFID系统、摄像头、GPS定位系统和ZigBee等。其中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技术,它将信息编码写入粘贴在固定资产表面的标签中,并通过无线远程传输的功能将信息传递出去。RFID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识别速度快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标签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信息采集设备(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标签,标签的数据存取可以加密,也可以穿透其他物体读取数据,为固定资产设备的追踪定位提供技术支持,运用现有的高校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和数据的动态监控和共享。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射频天线组成。电子标签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主要存储需要管理资产的数据信息;阅读器主要是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天线则是在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信号。网络层是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网络、网络中心和信息中心职能处理等。应用层是应用软件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组成的应用层。

  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2.1 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平台

  江苏省各高校目前建立的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省教育厅、高校、院系部处和教职工个人的分级监管体系,构成高校管理网上办公平台,使高校领导、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采购、经费管理和院系部处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管理。各业务流程都有相应的人员办理,系统根据参与管理人员的职责的不同,将参与管理的人员分为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有自己的帐号和密码,进行层层审批、层层监管等。学校领导和校资产管理人员可以查看整个学校的资产、维修记录和调拨记录等,部门资产管理员可以在网上办理申购、维护保养和处置等手续,借助该网上办公平台,各部门相关人员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但是仍然有些工作(如资产清查、资产维护保养等)需要人工处理。本文结合该资产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减少固定资产管理的差错率。

  2.2 RFID工作原理

  阅读器通过射频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发出自身编码等信息,阅读器接收到来自电子标签的信号后,进行解调与解码,然后发送到管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2.3 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利用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智能管理框架的研究,再结合目前使用的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各系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和学院的资产管理人员相互连接通信的整体框架系统,以保证对固定资产位置、状态信息的实时更新。通过仪器设备可自动感知自身状况,发现异常需要处理时,可通过更改标志位报告发生故障,向管理人员准确报告异常部位,以实现在办公室的方寸之中就能全方位掌握设备固定资产信息、实时监控、清查,减轻管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实现了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并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RFID技术的物联网架构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基于RFID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在感知层,资产采购人购入资产后,经过专家技术人员验收后,由资产管理员嵌入RFID标签,当嵌有RFID标签的固定资产被放入房间后,再在每个实验室的房间中心等公共区域安装相应的阅读器,阅读器通过射频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的能量被激活,并发出自身编码等信息,阅读器接收到来自电子标签的信号后进行解调和解码,进入网络层。然后阅读器就把固定资产的标签信息通过Wi-Fi无线网络传递给后台服务器,进入应用层。服务器根据收到的信息就能自动跟踪每一台设备的位置,然后在省属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管理内显示出来,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就可以在系统内看到本部门的资产,单击相应的操作就可以实现资产的跟踪管理。

  当要在全校清查固定资产时,只需要在省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内点击“资产清查”按钮,每个资产的信息就会汇聚到应用处理层与记录信息进行比较,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当设备出现异常需要维修时,固定资产内被嵌入的标签可以通过更改标签标识位报告发生故障并准确报告异常部位,也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提供资产维护的价值以及可购买维护资产的清单。以上这些信息可以通过RFID系统和省属高校资产管理系统报告给管理人员,当管理人员打开省属高校资产管理系统时,系统自动弹出某资产需要维修的信息。当资产被挪动超过一定的范围位置时,RFID识别系统的定位感知其不在原位,即刻向资产管理员报告原位置和现位置,可以通过登录资产管理系统给予资产管理员提示信息。由于是在整个学校内建立物理网框架,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在135 kHz~13.56 MHz之间,确定能量信息传输以电感耦合的方式实现。

  2.4 优化日常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利用建立的物联网架构模式,从采购、验收、入账、出库、使用变动和报废处置整个周期,都可以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时、动态、精确控制和异地网上同步管理的全过程跟踪管理。通过应用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清查盘点效率大幅提高。当所有资产数据一次性输入后,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基站及区域RFID读写器采集的数据自动判断资产状态,如新增、闲置、报废和损坏等,最终通过资产系统进行资产数据的统计和查询,在资产清查的时候,也可以进入资产存放地,利用手持阅读器批量阅读电子标签信息,检查资产状况,从而提高资产清查效率。

  3 结果分析

  通过在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RFID技术的物联网资产管理模式,给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学校的评估、决策、数据平台上报及实验室资产统计上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时监控。通过物联网RFID关键技术建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就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内全方位掌握整个学校的固定资产信息,学校领导和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本模式监控全校各实验室的固定资产状况,为各部门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维修和固定资产申购等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2)便于资产清查。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长期不清查或者清查不彻底,实时跟踪的RFID的资产管理模式提高了资产清产工作效率。

  (3)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实时监控和清查,减轻了管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提高了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提高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智能感知、处理和定位使得资产维护更加及时方便,有效地防止了资产的丢失。实现了各高校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4)该模式资产管理信息容量大、响应速度快、操作方便简单且结构成本较低,提高了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5)整个模式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并处于试验阶段,但应用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之中还要对系统性能进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1

 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联系编辑


最新评论(加载最新评论):


上一篇:EPC Class1 Gen2与NFC技术的差异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新闻中心:RFID[10965篇]  阅读器[352篇]  物联网[10706篇]  

成功应用:RFID[1332篇]  阅读器[73篇]  物联网[132篇]  

解决方案:RFID[1433篇]  阅读器[78篇]  物联网[213篇]  


图片文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