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物流 > 正文

浅析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作者:宋志远 来源:RFID世界网 2011-08-30 09:17:54

摘要:供应链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链上各企业间信息交流的通畅、透明程度。而“牛鞭效应”是供应链战略实施的一大掣肘,本文通过讨论物联网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利用电子产品码(EPC)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每一个零件、每一个配件、每一件产品的数据跟踪的目的,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产品信息的及时、完整地在各个供应链环节的传递,将“牛鞭效应”的影响控制在可控状态。

关键词:供应链[67篇]  物联网[286篇]  EPC[76篇]  RFID[1127篇]  牛鞭效应[0篇]  

  1引言

  随着管理理念的不断进步,从物流管理发展到供应链管理,着眼点从独立的企业扩展到整个产品的生态链条,这可以说是管理史发展进程上的一大步。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来对各种资源的利用、产品的生产进行调控,达到资源的节约,及间接或直接的对整个地球生态进行保护。

  关于供应链的定义,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我国国家标准的定义是: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实际上也是一种业务流程模型,它是指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的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到最终户的价值链组成,完成由顾客需求开始到提供给顾客以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整个过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过程结构图

  供应链管理理论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这就对供应链战略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更多更实际的要求,也面临了一些技术上的瓶颈,比如说牛鞭效应的影响就很难去除。不过现代科学技术同样在飞速发展,随着各个学科研究的深入,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科交汇区,很多新技术的产生不仅对自身学科有用,而且应用在其他原本不相关的学科,有时候可能会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利用,比如说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在供应链战略的实施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物联网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1999年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Labs)提出的网络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而 “物联网”概念的正式确定是2005年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定下的,并随后发布了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介绍了物联网的特征、相关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市场机遇。

  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定义是: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EPC技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应用,对整个供应链上每一个零件、每一个配件、每一件产品的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监控,形成供应链系统上下游企业信息的畅通,从而使牛鞭效应的影响变为可控。

  2 供应链的制肘: “牛鞭效应 ”的影响

  2.1 供应链上库存管理的 “牛鞭效应 ”概念形式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单一企业为对象的库存管理, 是个结点企业独立管理库存, 从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通过确定订货点及订货量以寻求降低库存、 减少缺货、 降低需求不确定的风险。 这种模式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企业间合作的程度很低。 所以产生了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逐级放大的效应, 通常被称之为牛鞭效应。其表现形式如下图2所示:


图2 牛鞭效应示意图

 

  2.2 “牛鞭效应 ”的应对措施

  只有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来对其加以改善和控制。针牛鞭效应产生分析,供链上下游只有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来对其加以改善和控制。针牛鞭效应产生分析,供链上下游只有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来对其加以改善和控制。它造成各个环节企业对需求预测修正缺乏可靠数据来源、订货批量决策不能做到最优各企业之间的盲目扩大配给博弈对价格波动应不当。所以,针对牛鞭效应的主要来源物联网技术于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好性利用EPC/RFID技术系统可以大提高产品在供应链各个阶段的信息透明度,是牛鞭效处技术系统可以大提高产品在供应链各个阶段的信息透明度,这样,只要各个企业之间达成供应链战略联盟,信息共享就能很快速的实战略联盟,牛鞭效应也就可以降到最低。

  3 基于 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及其在供应链中工作原理

  物联网体系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与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它们通常也被称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下表1所示。[6]而其核心是电子产品码(EPC)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对每一产品进行电子编码,结合RFID技术,可以对流通中的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在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环节进行跟踪,提高供应链信息传递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3.1 EPC技术

  EPC的全称是 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译作产品电子代码或电子产品编码。它是为了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编码系统。与传统的条形码所不同的是,它建立在 EAN.UCC(即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条型编码的基础之上,在条形码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段数据,分别是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和序列号,以实现对单品进行标志。产品电子代码是下一代产品标识代码, 它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对象(包括物品、货箱、货盘、位置等)进行全球唯一的标识。 EPC存储在RFID标签上,这个标签包含一块硅芯片和一根天线。读取EPC标签时, 它可以与一些动态数据连接,例如该商品的原产地、生产日期、目前状态等。通过在商品流通环节对这些信息的不断更新,人们可以在全球实现对商品从原料到货架的全程追踪。
 
12

 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联系编辑 分享到:网易新浪腾讯人人开心网豆瓣MSN


最新评论(加载最新评论):


上一篇: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支付探讨

下一篇:基于OPNET的RFID系统信道研究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新闻中心:供应链[308篇]  物联网[4155篇]  EPC[443篇]  RFID[7133篇]  牛鞭效应[0篇]  

成功应用:供应链[31篇]  物联网[47篇]  EPC[21篇]  RFID[758篇]  牛鞭效应[0篇]  

解决方案:供应链[25篇]  物联网[83篇]  EPC[1篇]  RFID[647篇]  牛鞭效应[0篇]  


图片文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