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支付 > 正文

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

作者:吕廷杰 来源:RFID世界网 2010-07-13 11:39:07

摘要:近来,物联网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词,许多人预言物联网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动万亿级的产业发展,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新的推动力量。但是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它离我们还有多远,仍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从人类现代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角度,用结构化模型的方式,对物联网的概念给予辨析,并提出物联网的未来演进路径。

关键词:物联网[63篇]  互联网[3篇]  泛在网络[1篇]  传感网[18篇]  


  物联网可以被用在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但其直接作用无外乎监控、监视、监测、检测等信息收集、处理及控制几个方面,见表1。

  正确应用物联网可以达到节约、减灾、提效、增速、准确、便捷、舒适等各种效用。目前,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有:

  1) 认识上的问题。人们尤其是企业主认识不到物联网的价值所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还属于粗犷型发展,企业并不在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滞后效应。物联网往往是需要前期一次性较大投入,物联网的各种效用只能在日后的使用中逐渐显现(如:节约效用),甚至无法展现(如:减灾效用)。

  3) 数量局限。现有的传感器种类有限,新开发的传感器由于使用范围有限,成本居高不下。整体来看物联网还远未普及,传感器使用数量很少,导致价格较高。

  4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

  如图2所示,我们把人类信息通信网分成实现人与人通信的电信网(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和实现

  物与物通信的近场通信网(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etwork)或者说传感网(Sensing network)两个角度,这两个角度的发展是并行推进的,但是显然,电信网的发展要早,并且成熟于传感网,经过上百年无数人的研究发明、推广应用,电信网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可控可管的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安全高效地服务于人类的信息通信。

  电信网的发展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移动化,人们为了追求信息通信的自由,逐步用移动电话替代固定电话,实现位置上的自由通信;二是宽带化,通信从电路交换转变为分组交换为主,从电报电话到互联网,逐步实现宽带化的通信,实现传输容量上的自由通信。

  传感网的发展也有两大趋势:一是智能化,物品要更加的智能,能够自主的实现信息交换才能实现物联网的真正意义,而这将需要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这一难题将得到解决;二是IP化,未来的物联网将给所有的物品都设定一个标识,实现“IP到末梢”,这样我们才能随时随地地了解物品的信息,在这方面“可以给每一粒沙子都设定一个IP地址”的IPV6将担负起这项重担,并在全球进行推广。

  由此,产生了物联网演进的两种模式,即电信网主导模式和传感网主导模式。电信网主导模式就是由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主导,推动物联网的发展。目前,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已经发出强烈的呼声;以传感网为主导的模式是以传感网产业为主导,逐步实现与电信网络的融合。目前情况下,由于传感器的研发瓶颈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应当大力加强传感网络的发展,但是从战略角度看,针对未来会出现的信息安全和信息隐私的保护问题,应当选择电信网主导的模式,因为通信产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能实现海量信息的计算分析,保证网络信息的可控可管,最终保证在信息安全和人们的隐私权不被侵犯的前提下实现泛在网络的通信。

  5 结论

  物联网的概念应当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来讲,物联网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愿景,是“泛在网络”。能够实现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从狭义来讲,物联网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的局域网,不论接入互联网与否,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这个网络可以不接入互联网,但如果需要也可以随时接入互联网。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分为电信网主导和传感网主导两种模式,发展的初期阶段传感网络是主导,但是当传感网技术成熟后,应当以电信网为主导,实现信息的可控可管,安全高效。
  此次全球为了应对气温上升,开始大规模降低排放。减排在短期之内的直接后果必定是生产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谁能降低成本谁就将获得最后的胜利。降低成本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已经迫在眉睫,而大量应用物联网正是最降低成本的有效的手段之一。从节约入手拉动物联网的发展,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契机。

  在如何促进物联网发展方面,我们建议:一政府大力提倡节约、提效、减灾,奖励节约、表彰高效、严惩灾难;二设立物联网专项贷款,支持各级政府、企业应用物联网,扶持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传感器开发;三设立减灾基金,鼓励各级政府、企业建设使用减灾物联网。
12

 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联系编辑 分享到:网易新浪腾讯人人开心网豆瓣MSN


最新评论(加载最新评论):


上一篇:基于CH375的智能数据采集卡设计分析

下一篇:基于备份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策略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新闻中心:物联网[1507篇]  互联网[102篇]  泛在网络[2篇]  传感网[142篇]  

成功应用:物联网[3篇]  互联网[0篇]  泛在网络[0篇]  传感网[1篇]  

解决方案:物联网[3篇]  互联网[1篇]  泛在网络[0篇]  传感网[3篇]  


图片文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