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支付 > 正文

物联网促进经济发展向信息化转型的研究

作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李长江 来源:RFID世界网 2010-06-08 12:23:07

摘要:2009年起,智慧地球、物联网、RFID、传感网等几个概念在中国谈得非常火热,很多企事业单位也都纷纷自称是物联网企业,并且这些人之间各自观点也不一样,笔者在此以连载的形式推出关于物联网的研究结果,包括物联网的本质、特征、结构等,尽可能地增进大众对物联网等的认识。本文属连载文章,作者从八个部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物联网[46篇]  传感网[10篇]  RFID[923篇]  智慧地球[0篇]  手机支付[17篇]  


  物联网概念的演进历程——物联网研究报告连载(二)

  深度体现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水平更高,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如传感技术等)的融合更深入,信息化涉及的领域、对象更多(从计算机、手机扩展到轮胎、牙刷等),信息基础设施更完善,数据更海量,信息互联互通更广泛深入,信息处理能力更高,信息化为人类生产、生活做出的贡献更大”。

  也就是说,物联网不是全新的内容,它只不过是信息化推进到某一阶段而已,在这个阶段里,很多特征比此前的信息化更加显著、更加深入。

  下篇,笔者将详细阐述为什么认为物联网的本质是深度信息化。

  在连载(一)中,笔者认为物联网的本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深度信息化。笔者做此理解,主要是从物联网概念的演进历程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得出的。本篇先从物联网概念的演进历程讲起。

  物联网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一开始并不等同于信息化,它从早期的普适计算思想发展到如今的智慧地球构想,使这一概念内涵不断清晰,并从思想走向实践。

  1、普适计算思想

  1988年,美国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Mark Weiser开创性地提出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也译为无所不在的计算)的思想,认为普适计算的发展将使技术无缝地融入日常生活。Mark Weiser博士认为“电脑在我们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时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而他认为这样的时代即将到来。此时的“物联网”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出现,在这种思想中,人类拥有无所不在的计算能力。

  2、EPC系统

  1998年,在UCC(Uniform Code Council, 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支持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提出将Internet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利用EPC作为物品标识,实现物品与Internet的联接,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任何物品的识别与管理。这就是早期“物联网”的概念。此后,他们联合大学、企业,对基于EPC的物联网相关研究实行分工工作,系统地开展研究,提出最初的由射频标签(RFID)、阅读器、Savant软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物品标记语言服务器(PML-Server)五部分组成的EPC系统雏形。此时的“物联网”,已经从思想走向实践,主要是指利用EPC体系对物流系统进行数字化管理。

  3、u-Japan和u-Korea战略

  2004年,日本和韩国都推出了目标非常相似的国家信息化战略,分别称作u-Japan和u-Korea。此时的“物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信息化战略,侧重的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建立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和应用服务,但也包含了物的网络建设。

  韩国的“U-korea”战略,是要建立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在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为了实现“U-korea”计划,韩国选择了实现计划的技术路线——IT839战略。“IT839战略”指的是,培育8项通信广播服务、3个先进基础设施(网络)和9个IT新增长引擎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IT战略。2004年推出之时,这8项通信广播服务包括无线宽带服务(WiBro)、数字多媒体广播服务(DMB)、家庭网络服务、远程信息处理服务(Telematics)、无线射频识别服务(RFID)、W-CDMA服务、地面数字电视服务、网络电话(VoIP);3个基础设施包括BcN、U-传感器网络以及作为韩国电信广播服务领域基础方式的IPv6;9个IT新增长引擎是指,增强下一代移动电信、家庭网络和数字电视等9种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

  4、ICT新模式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该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在各种日常使用的设备中嵌入移动无线电收发器,实现了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的通信。……ICT世界呈现出新模式: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自任何人的连接,都是物与物的连接。这种连接将创造网络中新的动态网络——物联网。” 此时的“物联网”,不仅将人,也将物之间的无所不在的通信同等地考虑在内,描绘出ICT广泛应用后的新模式。 


《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中提到的ICT新模式


  5、智慧地球

  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智慧方法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此时的“物联网”,不仅重视人与物的网络社会建设和信息的处理,更重要的是从深度信息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在各领域广泛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建设智慧的社会。

 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联系编辑 分享到:网易新浪腾讯人人开心网豆瓣MSN


最新评论(加载最新评论):


上一篇:基于射频传输的无线轮胎压力监测系统

下一篇: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新闻中心:物联网[1307篇]  传感网[127篇]  RFID[6106篇]  智慧地球[39篇]  手机支付[384篇]  

成功应用:物联网[3篇]  传感网[1篇]  RFID[575篇]  智慧地球[0篇]  手机支付[4篇]  

解决方案:物联网[3篇]  传感网[3篇]  RFID[359篇]  智慧地球[0篇]  手机支付[1篇]  


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