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其它 > 正文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通新丝绸之路

作者:曹红丽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2007-07-24 11:19:12

摘要:信息产业部在两个协调机制(中国新亚欧大陆桥协调机制、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安排下,牵头提出要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将新大陆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区域平台。

关键词:物流[34篇]  信息产业部[0篇]  公共信息[0篇]  

信息产业部提出了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想。各节点城市对此有何积极响应?  

物流条形码技术像一条纽带,把每个产品生命期中各阶段发生的信息连接在一起,可跟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1990年9月12日12点12分,这是一个受到国内外经济界和海内外舆论界密切关注的时刻,当中苏(现俄罗斯)两国铁路交通部门的两位副部长同时扳紧各自铁路的最后一颗螺栓并高兴地互赠扳手时,一座新的联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了,即新亚欧大陆桥(简称新大陆桥)。1992年,新大陆桥开始国际陆桥营运。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开通了。  

信息桥梁建设滞后亟需搭建公共平台。  

自营运以来,新大陆桥已经在沿桥国际物流、贸易往来、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大陆桥的作用和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体现,究其原因,信息桥梁的建设相对滞后是其中之一。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在2007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实现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步骤。”  

加速新大陆桥节点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发展,首先应该做什么?在2007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上,物流信息化论坛作为重要分论坛之一同期召开。来自相关部委的领导、各节点城市的负责人,物流信息化的专家、企业汇聚一堂,共商新大陆桥物流信息化建设大计。在论坛上,大家都谈到一个话题,虽然各地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投入很大,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山东省日照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张显文介绍,物流信息化是分层次的。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信息。第二层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信息系统的作用在于固化新的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在规定流程中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第三层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从调研的情况看,日照市的物流企业大体上处于第一个层面,个别企业向第二阶段发展,具备第三层次水平的企业尚未出现。其中,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物流平台发展缓慢,是制约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或平台不太现实,因而迫切需要有公共性的物流信息平台,以满足其低成本开展信息化的服务需求。”张显文说。  

天津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孙钢也谈到,由于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致使供求双方的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发布和共享,信息的定时发布和交流不够快捷、及时和全面。“天津市亟需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与制造商、供应商、用户及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物流全过程,真正做到资源整合、全面共享”。  

从目前的情况看,新大陆桥沿线省市现有的各信息应用系统大多自成体系,相互独立,封闭运行。由于缺少公用平台,数据重复录入、单证重复申请现象比较普遍,不同地区间物流数据交换困难,数据信息传输通道不畅,致使物流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既降低了物流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物流成本。  

看来,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迫在眉睫。  

构想出炉搭建平台的五个原则  

信息产业部在两个协调机制(中国新亚欧大陆桥协调机制、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安排下,牵头提出要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将新大陆桥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区域平台。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意义重大。首先,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技术、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手段,解决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和共享问题,可促进我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够解决我国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共性问题,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再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实现物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可促进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整合各种物流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物资资源,起到完善社会供应链,加快流通速度,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的作用,进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府部门还可以更充分及时地掌握、监督物流行业和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情况,提高经济调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并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在紧急状态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以提供及时和必要的物流信息保障,对战略物资和国家资源进行紧急调配、监控。  

那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该如何搭建?其实,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前已经提出一段时间了,据了解,各地政府也投资建了不少信息平台和网站,但是除了部分平台取得成功外,总体效果不理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指出,究其原因是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没有从实际需求出发,未做深入细致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导致信息平台与业务管理脱节,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无法保障。
  
在此次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经过多方调查和研究,提出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初步构想。
  
首先,将按照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从方案到论证、实施和运行管理,应始终强调国家与地方之间、行政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保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顺利进行。  

第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行业、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标和主要任务,注重实际效果。要根据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做好科学预测,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综合考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第三,政府要通过适当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引导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地区和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支柱。  

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过程中,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建立互利共赢的物流联合商业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和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形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运营的长效发展机制。  

第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要突出重点,根据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要首先满足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区域和行业的需求,在做好试点、示范工作基础上,逐步推进和不断完善。  

第五,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兼容多标准、多格式的技术方法,促进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物流信息的无缝连接和信息共享,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物流信息资源的效益。  

各地建议  

政府主导 企业化运行  

信息产业部关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构想得到了各节点城市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同时,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日照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张显文认为,物流公共平台的建立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基于Internet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在本地实现异构数据格式的转换,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实现信息共享,节约社会资源;企业还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发布、查询,降低运营费用;平台还可以实现与信息化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而那些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通过会员方式加入平台,能以较低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资源,扩宽其业务范围。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浩建议,建立公共信息平台,首先要将区域内所有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包括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对承运人信息、货源信息、代理人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等物流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分类,定期发布,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其次,国家有关层面要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在口岸通关、税收、交通、保税监管等方面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统一申报数据格式,一次录入分头申报,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监管服务体系。再有,树立“大物流”概念,加强沿线城市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打破行政信息壁垒,实现不同政府机构之间、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应用。  

对此,郑州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曾昭传认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要明确融资模式。首先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是主导思想,但是国家应该在节点城市明确一些资金和政策支持。再有,公共信息平台是个复杂的系统,必须做好前期的需求分析,找准物流信息化在中国的适应模式,这样才会让这样的一个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作为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认为,目前,许多相关部门都在制定“十一五”期间与物流监管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但缺乏相互配合、统筹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实现信息共享,标准统一。因此,建议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的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统筹协调,制定物流信息化专项规划,建立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或研究联合共建公共信息平台的可能性。此外,还可在部际联席会议下组织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开展各类基础性技术与方案研究。“政府必须负责建设若干基础性和政务性的公共平台,既完成相关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又以此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首先要建立或完善电子口岸系统、‘大交通’监管系统、特殊商品物流的监管系统这三大最重要的支柱系统”。
  
产学研结合发展关键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系统不完善也是新大陆桥建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我国物流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单证仍然采用纸面和传统的传输方式,没有电子化。即使采用了电子化的部分信息,也主要是靠人工录入,条形码、磁卡、射频识别(RFID)等物流信息采集技术尚未普及使用。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计,我国正式注册使用条形码的企业只有十几万家。  

针对此,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于东海教授建议,要高起点地发展物流信息技术,支持产学研结合,发展物流信息化所急需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并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化产品和标准。今年以来,RFID是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技术热点。通过发展RFID、GPS、GIS等技术,丰富物流信息的底层数据,可以为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为物流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双合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修武提出平台建设的思路。首先,根据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商要提出整体宏观的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并确立以各类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中所发生的各式信息交换及全程货况追踪为应用重点,实现统一接入、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业务操作和统一数据管理,提升各类企业及政府在物流信息化的无缝连接。  

再有,以在各自体系建设中已经比较完善的铁路TMIS系统、交通部EDI中心、中国海关的大通关系统、海运信息系统和中国电子商务网等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数据源,通过信息分享及数据交换与这些已存在的信息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1

 已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联系编辑 分享到:网易新浪腾讯人人开心网豆瓣MSN


最新评论(加载最新评论):


上一篇:基于nRF905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设计

下一篇:中国无线射频支付的加密体系及应用初探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新闻中心:物流[158篇]  信息产业部[9篇]  公共信息[0篇]  

成功应用:物流[16篇]  信息产业部[0篇]  公共信息[0篇]  

解决方案:物流[38篇]  信息产业部[0篇]  公共信息[0篇]  


图片文章:

热点专题